海洋沒魚可撈! 島國漁民為生計涉險運槍毒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海洋沒魚可撈! 島國漁民為生計涉險運槍毒

2018年10月19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跨國組織犯罪滲入漁業,破壞環境也破壞人權,是海洋資源的最大威脅之一。帛琉、索羅門群島和吉里巴斯等九個島國政府部會首長,近日簽署一項重要的國際聲明,呼籲全球協助他們對抗犯罪網絡對漁業的「毀滅性」影響。

他們表示,由於漁獲太少,漁民容易受到國際犯罪組織的誘惑,涉入槍枝和毒品販運活動。

Photo by Duangphorn Wiriya on Unsplash
島國漁民呼籲國際重視漁業犯罪議題。Photo by Duangphorn Wiriya on Unsplash

魚源枯竭 漁民運槍毒謀生計

這個問題的規模有多大,各界估計數字不盡相同,但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UNODC)的資料,光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海洋野生動物黑市,包括珊瑚和珊瑚礁魚類的非法交易,價值就高達8.5億美元(約新台幣263億元)。但犯罪造成的社會成本,包括逃稅、人口販運和其他違法行為,卻是遠大於此。

帛琉一位官員向媒體表示,他認為,遠洋漁船涉入犯罪的情形,讓該國日益嚴重的甲基安非他命濫用問題更加惡化。在加勒比海地區,當地由於過度捕撈,已導致魚類價值下降。

一名海岸警衛隊員描述:「釣魚的獨木舟會帶著大麻離開牙買加,24小時內又帶著武器回來。」

迦納一位環境專家指出,當地兒童淪為受剝削童工,在獨木舟和船隻上從事艱苦的勞動工作。

「漁業中的跨國組織犯罪是一種嚴重的犯罪行為,無視法治和主權並耗盡我們的海洋資源,」印尼打擊非法捕撈工作組成員瑪斯阿赫瑪(Mas Achmad Santosa)代表印尼漁業部長蘇西(Susi Pudjiastuti)表示,漁業跨國組織犯罪破壞環境也破壞人權,是對海洋資源的最大威脅之一。

因漁業團結 小島國正名「大海洋國家」

該產業研討會由挪威貿易、工業和漁業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主辦。會議中將這些開發中島國「正名」為「大海洋國家」(large ocean states),別具意義。

挪威外交部政策主任Gunnar Stølsvik表示,雖然吉里巴斯陸地很小,由33個環礁組成,人口為1萬1000人,其所擁有權利的海洋面積與印度大陸的面積相當。帛琉的專屬經濟海域(EEZ)面積為50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法國的面積。法羅群島的專屬經濟海域面積則與義大利的陸地面積相當。

單一國家無力解決 毒品走私漸成漁業地下經濟

帛琉已採取措施解決過度捕撈、非法捕撈、野生動物盜獵和組織犯罪問題,包括設置鯊魚保護區,並使其專屬經濟區的80%成為海洋保護區,不再進行捕撈活動。然而,帛琉只有兩艘船隻巡邏其經濟海域,三艘船隻巡邏其領海。

「由於我們離東南亞很近,東南亞的人口販運和毒品走私案件,也成為帛琉的大問題。我們發現漁船運來毒品...我們帛琉船隻會在海上跟他國漁船碰頭交易。」

「別期望帛琉這樣的小國能單獨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希望國際社會提供幫助。」

九國簽國際聲明 盼催生聯合國決議

吉里巴斯是一個因海平面上升而逐漸消失的島國,佔據全世界最好的鮪魚捕撈地點之一。漁業許可證收入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70-80%。

「去年有超過200艘船進出我們的水域,」吉里巴斯漁業暨海洋資源發展部長納卡拉(Tetabo Nakara)說,「但我們監控這些水域的能力有限。」

挪威漁業部長內斯維克(Harald Nesvik)表示,已有九個國家,包括挪威、斯里蘭卡、帛琉、法羅群島、吉里巴斯、索羅門群島、印尼、納米比亞和迦納在內,簽署了關於這個問題的重要國際聲明。

內斯維克說,這個問題「嚴重影響經濟、扭曲市場、危害環境、破壞人權」。挪威希望看到聯合國決議,承認跨國組織犯罪涉入漁業的嚴重性。

參考資料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林大利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