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那個大毒殺的年代對台灣的生態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除了擔任腐食者角色的黑鳶消失,台灣平地沒有烏鴉、草鴞成為最瀕危的貓頭鷹、菱角鳥水雉在1990年代曾一度不到50隻、環頸雉在台灣西部的族群岌岌可危,有許多瀕危物種以往都被認為威脅主因是棲地破壞,卻忽略了牠們可能遭遇的毒害危機。是否還有其他我們未曾注意到的物種,已經在台灣平原農地消失了呢?
農地毒鳥與黑鳶中毒現況
現在你應該能夠明白,當有農田或果園出現大量死鳥,並不是一句「農藥使用過量」這麼簡單,也不可能是「誤食老鼠藥」,最大的可能就是該作物有防鳥害的需求,因而遭到刻意的毒殺。臉書毒鳥社在2014年10月成立,兩年內共接獲213筆毒鳥案例,累計死鳥4753隻,其中麻雀佔66.4%,其次是紅鳩16.7%,但也不乏水雉、彩鷸、環頸雉等保育物種。我們取得29起毒殺事件的死鳥樣本,檢驗結果有28起是加保扶中毒,有一件是托福松(另一種劇毒粒劑農藥),顯示加保扶仍是目前農民最常使用的毒鳥藥物。
台南的水稻直播田仍是毒鳥熱點之一,高峰期是12-1月的播種期。其次是屏東的紅豆田,高峰期在秋季的播種期。而在東部地區和台北關渡、屏東墾丁等地,春季插秧時經常有野鴨(花嘴鴨、紅冠水雞等)會進入水田踩壞秧苗,農民用藥毒殺的狀況也時有所聞。稻米收割前也是常見的毒鳥時機,此狀況零星分布於全台各地。此外像是中部地區近年興起的小麥田、屏東的蓮霧園、嘉南地區的玉米田、甚至是綠肥大豆跟向日葵園等等,只要是播種或收穫期易受鳥害的作物,幾乎都曾被回報毒鳥案例。
總計自2010年至今,我們接獲的黑鳶疑似或確認中毒案例已達19隻,有6隻確認加保扶中毒(包括1隻加保扶和老鼠藥雙重中毒)、5隻老鼠藥中毒、5隻有中毒症狀但幸運救回(因此未檢驗)、還有3隻無法取得樣本。分析這些中毒案例的發生時間,可以發現主要是在每年10月到1月之間的秋冬季,與農地毒鳥和滅鼠周舉辦的時間高度吻合。
國外借鏡
以往因為生態觀念不足,用毒殺來控制鳥害鼠害是最簡便有效的方式,但卻因此導致生態失衡、進入需要反覆施毒的惡性循環。但也不用急著怪罪過去的農業單位或是農民,事實上用毒殺來防治鳥鼠害的方式舉世皆然,並不是只有在台灣。查詢國外文獻,全球最常用來毒殺野生動物的藥劑就是老鼠藥、加保扶和得滅克(又稱地蜜,在台灣曾因施用於瓜果上而將人毒死,在1992年禁止使用),毒殺動機除了保護農作,還有為了保護家畜而毒殺掠食動物等,其實跟台灣都很像(如石虎也會遭養雞戶下毒)。
在1950年代的以色列,據報也曾因農藥而導致黑鳶消失;而歐洲的紅鳶則因為中毒,在1970-1990年代之間族群數量銳減50%以上,研究顯示有群居和吃腐肉習性的物種(例如禿鷲類)特別容易遭遇毒害威脅,因此台灣的黑鳶大量消失並不是特例。不過歐美國家很早就開始關注並調查野生動物遭受毒害的狀況,不僅有專書探討加保扶和老鼠藥對野生動物的危害,美國和歐盟已在2008年禁止使用加保扶(當然還是會有使用禁藥的情況),也加強管制老鼠藥的販售。例如在美國加州,二代鼠藥只有領有證照的專業除蟲公司能夠使用,一般民眾在零售店只能購買第一代毒性較低的老鼠藥。
補救還不算太晚
隨著科學進步、健康和環保意識提升,農業政策需要隨著時代不斷的調整,防治鳥鼠害的方式也一樣,倘若有便宜甚至免費的毒鳥鼠藥劑可以使用,就不會有廠商願意引進或開發對環境友善的新產品。就在發現黑鳶中毒案例之後,農藥主管機關防檢局在2014年公告,加保扶水懸劑於2017年起全面禁止使用(使用禁藥可開罰1萬5000元到15萬元)。而由中央主辦多年的全國農地滅鼠周,也在2015年停辦,改由各縣市政府自行評估,雖然民眾還是可以自行購買二代鼠藥,但政府發放量已經顯著降低。台灣的行動雖然較晚,但永遠不會太遲。
英文有句俗諺:Old habits die hard,意思就是老習慣很難改變。林務局與慈心基金會近年來大力推動綠保標章,鼓勵農夫維護農田中的生物多樣性;台南的水雉教育園區多年來深入在地,努力勸說改變直播田的毒鳥行為;農糧署跟屏東縣政府宣導紅豆使用機械播種,把種子埋進土中即可降低鳥害等,其他還有很多的政府跟民間單位,都在致力推廣友善農業,也需要大家的支持。
好消息是,這幾年來的政策改變和推廣行動,已經逐漸發揮效果。水雉園區普查台南的水雉族群在去年突破千隻,台灣猛禽研究會調查全台黑鳶的數量也緩步提升到500隻以上,可見只要毒害威脅降低,這些瀕危物種就能發揮牠們驚人的生命韌性。不過加保扶水懸劑雖然禁用了,仍有其他農藥具有潛在的生態危害,而且不像農地毒鳥這般容易被發現,此外台灣二代鼠藥的使用依然氾濫、未受管制,這些進入食物鏈的隱形殺手究竟對生態的影響有多大,台灣的研究依然太少,需要努力的地方還有很多,需要更多人共同來關注。
重要參考文獻
-
Swinhoe, R. 1863. The ornithology of Formosa, or Taiwan. Ibis 5:250–311.
-
La Touche, J. 1898. Notes on the birds of northern Formosa. Ibis 40:356–373.
-
陳炳煌、顏重威。1973。台灣森林鳥類之生態調查。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
-
謝孝同、柏萊蕭。1976。新台灣鳥類指南。Mei Ya Publications, Inc.
-
顏重威。1981。台灣最常見的猛禽—老鷹。野生動物1: 10-13。
-
郭達仁、林文宏。1992。台灣地區猛禽調查(I)。農委會80年度生態研究報告第33號。
-
許志聖、宋勳。1994。水稻直播栽培。台中區農業專訊第 7 期。
-
盧高宏。2004。作物鼠害防治策略。國際植物健康管理研討會專集。
※ 本文轉載自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