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5日
摘錄自2019年1月14日公視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彰化縣鹿港鎮第一公墓,為了因應開發為綠能基地,設置太陽能板和綠能公園,去年7月進行起掘,陸續發現有200多座明清時代的古墓,以及重要文物,不過卻沒有具體的保存規劃,文史專家不滿表示,現在完整的只剩下40多座,批評為了綠能,損毀文化資產。
文史專家和鹿港鎮公所人員,實際來到彰化鹿港第一公墓,這兩塊墓碑寫著「女同歸所」和「萬善同歸」,是清朝同治年間的文物,放在現場風吹日曬,文史專家看了很擔心,因為這是鹿港當地,最早慈善事業的見證。
彰化鹿港鎮公所主祕林威任表示,「(縣府全區保留當時)九成以上幾乎(起掘)已經完工了,後續我們發現一些比較有保存價值的古墓的話,目前是請他們(廠商)全面來停工。」
彰化縣文化局表示,一開始沒有發現有價值的古物,採取監看施工,委託專家學者調查,發現有價值文物,立馬循文資調查程序,啟動保存,但是兩百多門的古墓群,只剩下40多門,但至今還沒有文資身分。
鹿港鎮公所表示,因為工期預定在年底完成整地,廠商依約進行之下,現在完整的只剩下40多門,起掘的陪葬物和相關文物,也只能暫放在工寮旁的貨櫃屋裡,文史專家呼籲,希望儘快擬定保存計畫。文化部表示,如果有公務員怠乎職守,將有觸法的嫌疑,不過文史學者擔心曠日廢時,建議成立文化園區,完整保存當地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