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的故事(一)人倫苗圃與台灣雲杉
收回超限利用的高麗菜地、還農於林,雖然吃力不討好,卻能創造森林生態系服務功能,將森林惠益回饋大眾。只是過程既艱辛又漫長,種苗培育更是大學問。幾年前為了雲杉育苗讓專家絞盡腦汁。這使得當時剛上任的林務局東勢林管處長李炎壽大感不解,親自動手育雲杉。本文即專訪現任南投林管處長李炎壽,分享突破育苗技術,讓上萬棵雲杉收回劣化菜地的故事。
位於信義鄉、海拔1500公尺的人倫苗圃,四周是罕有人煙的國有林,寧靜的秋日早晨,群鳥鳴唱得婉轉。為瞭解雲杉育苗過程,記者跟著李炎壽實地走訪苗圃,只見工作人員拿著鏟子拌土,或將拌好的土裝進育苗盆裡,再將雲杉幼苗移植其中。
這些幼苗的種子採自40公尺高以上的母樹,經過處理播種,如今已能換床移植。「雲杉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區,海拔上達2800公尺。人倫苗圃約1500公尺,只要陽光充足,很適合雲杉育苗。」李炎壽說,雲杉是極陽性樹種,不像扁柏幼年期只適合50~60%透光度、或像紅檜僅能60~70%,雲杉幾乎不需遮蔭。
李炎壽拔出其中一棵小苗,指著根系下,顏色較淡、呈黃褐色的土壤,菌根菌的作用一目了然。「兩年半的雲杉長得這麼漂亮!很不容易。」2016年12月播種的這批雲杉,已經撫育兩年,翠綠的植株展現旺盛的生命力。
親手育雲杉 證明上帝無罪
雲杉是主要的劣化地造林樹種,過去為了大量繁殖雲杉苗木,林務局曾請東勢處、南投處、以及另外委託台大實驗林,共三個單位領種子育苗,結果南投處的1萬棵苗木委託廠商培育,三年到期只剩下一棵成苗合於規定,台大也一樣未育成。
2012年,李炎壽就任東勢處長遇到的第一個糾紛,就是招標委託雲杉培育的業者,3年到期卻無法交出合約要求的3萬棵,只交出1200棵。業者和處裡工作人員都認為是「上帝的」因素不是人的因素,並要求透過行政裁量不罰款。
隔年相同情況再度發生,這次要2萬,只交600棵,同樣歸因天災、上帝不作美。看在李炎壽眼裡,認為這些都不該發生,同時意識到需要解決問題。
在檢討失敗原因時,一度認為是苗圃海拔不夠,需在2200公尺處開臨時苗圃;但他認為這樣的海拔應能克服。「我曾在海拔600公尺左右培育扁柏、紅檜、紫背椎果櫟、森氏櫟等,直接出栽到500到2500公尺之處,都存活得很好。」他決定自己動手做做看,這一做讓東勢處成為唯一成功的單位;而關鍵就在菌種的培養。
「育苗不成功,爛根、倒伏、死亡,可能是土壤排水及菌種需調整培養;卻認為有猝倒病造成爛根倒伏,不斷使用殺菌劑,讓問題更糟糕,將土壤所需的菌叢都殺光了。」李炎壽說,業者一心想育好苗,花了很多心思殺菌,甚至像饅頭拿去高溫蒸煮殺菌,但都無法解決問題。
「要培育好雲杉,除了採好的種源,根部的微生物也很重要。」李炎壽解釋,無論松科、殼斗科,都是和外生菌根菌共生,多屬絕對共生植物,一定要有菌根菌共生,植物才會長得好。
2016年11月他轉任南投處長,遇到雲杉第二次育苗,南投處委託的育苗業者得知這項消息,親自到辦公室請教他雲杉育苗之道。報到的第二周是11月底,正值雲杉播種,他親自到苗圃勘查,看完之後,診斷是缺乏菌根菌叢的概念。
「我問他們,既然還有種子,要不要照我的方法重新播種?」他們同意了,於是按他的方法再度播種,這一次全部發芽健康成長。眼前所見,就是當時播下的種子。過去,雲杉通常是4~5年出栽,但他到南投處任兩年,培養的雲杉已經可以出栽(將苗木種出去)了。
師法自然 從森林找對策
「一個苗圃要成功,就得做到保有各樹種獨特的菌根、菌種。」關鍵在於師法自然,向天然環境學習。他請工作人員到雲杉的天然或人工林中,取得約十公分左右的表土層,這裡面就有雲杉生長所需的菌根菌叢,加入培養土中,為雲杉營造好環境。
移植後的盆栽需移到遮蔭棚下,目的是讓剛移植的幼苗不會因曝曬而枯死,網目透光率約70%。幾株小苗中,圍著一棵比較大的種苗當「媽媽」,李炎壽說,目的是利用它的菌根菌,傳給小苗。「其實只需用我的方法,裡面有它的菌根菌叢就夠了。」
長得好不好,從基徑(枝幹底部的直徑)和高度的比例可得而知,基徑1公分,高度50公分就很標準;高度高,基徑小,則容易倒伏。菌根菌依附到根部,解釋了何以樹苗基徑大又漂亮。
梨山、南投丹大地區,花蓮處大禹嶺,都有大面積的高麗菜回收地。農民為了使高麗菜生長好,每年都大量地使用石灰跟雞糞,土壤逐漸由正常森林土壤pH6.0~6.2的弱酸,轉而介於pH7.2~7.8偏鹼性,尤其考驗林業技術。
「偏鹼之後,森林物種很少種類能夠適應這樣的土壤環境。再加上高麗菜為了生長,排除其他菌類,每年大量使用除草劑、殺蟲藥,加上化學肥料,使得團粒構造、毛細管作用都喪失掉;加上翻耕,土壤的功能消失殆盡,植物也因乾旱易於死亡。」李炎壽娓娓道來,雲杉耐鹼、耐重肥,極度耐乾旱,而成為復育菜地的首選,大量培育的技術不可或缺。
「雲杉育苗並不難,技術傳承很重要。」過去疏鬆平常的技術似乎呈現斷層,他感到意外,填補技術空隙此際顯得重要。
這批種苗將於下個月種到丹大收回的菜地。李炎壽說,只要適當的時間出栽、正常管理,大概都有七八成的存活率。他強調,培育出健壯的苗栽,也會將菌根菌叢帶到菜地,就能戰勝惡劣條件演替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