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種的意義(下)——以專業服務造林
年復一年採種,培養技術人員,以及高海拔殼斗科育苗技術,打破過去造林樹種,殼斗科只有青剛櫟的選項,而且不分海拔區位一視同仁的刻板行為。
「採種育苗攸關造林能不能成功。」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處長李炎壽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國有林保安林須小區域、適應性經營,也就是適地適種,並以優質種原為起點,為國土保安打開大門。其中的關鍵更掌握在學有專長的林業人手上,到現場發揮專長,將林區的管理帶上軌道。
造林的目的
「在梨山回收的劣化地造林要憑本事,而且是非常嚴苛的挑戰。」李炎壽說,水果產區環境條件必須乾旱、四季分明、雨量少、日照強烈,這與森林生態很不同。梨山地區又因乾旱,造林有一定的困難,必須慎選樹種。
他認為,造林之首要是國土保安,因此優先考量深根性,耐乾旱、耐貧脊,既能適應酸性土壤,也要適合弱鹼性土壤。其次,這些造林木會老,等到它老熟時要思考能不能回饋人類使用。因此兼顧經濟性條件。
「每逢天災造成樹倒,移除清理工作大費周章,但若是有利用價值的樹種,大家搶著要,反而是減少處理成本。」這也形成循環利用的模式,不至於浪費自然資源。
那麼什麼樹種符合條件?他說,受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影響,因此盡量選擇活得久、對水土保持有正面性功能的深根性樹種,並兼具木材比重佳。
「但要找到具備這些條件的樹種,就靠專業!」李炎壽舉例,台灣闊葉林殼斗科植物,曾是台灣早期出口的橡木,用作鋤頭柄、工具炳堅固耐用;最重要的,這些樹種又能適應劣化地環境。
種原的意義
「樹種有其變異性,同一種樹,我們要幹通圓直向上長40公尺,枝下高30公尺,非常健壯精良的母樹視為採種對象,然而這要爬高40公尺、50公尺,或者30公尺才能採到種子。」
這和爬10公尺、8公尺就能採到種子,種子多又省工,效率相差甚大。然而,這類分叉大、主幹不明顯,樹形歪扭,所以有句話「歹樹猴(多)籽」(閩南語),就是形容這種情形。
「林業人若長久坐辦公室,不到現場領導採種業者,帶領他們到現地指定菁英母樹採種,只是外包給別人,則會為了經濟效益讓林務機關吞下苦果。」這些經驗記憶猶新。
過去,業者交來的紅檜、扁柏種子,在苗圃育苗10公分就開始分岔,而且主幹不明顯,到30、40公分,種到造林地現場,側枝開始蔓延,很容易就被雜草演替掉;就算倖存,頂多是很好的盆栽,無法成為良好的林木。歸因就是種原不良,再多管理成本恐怕也難以成林。
因此他常要求學有專精的技士、技正,要帶著員工親自採種。甚至訓練自己爬樹;「要爬30公尺,雖然危險,但林管處提供安全裝備以及訓練,在確保人身安全下實踐專業。」並且要能現場評估登錄有案的菁英母樹,哪棵可以採,哪棵不能採。
「如此下來,我相信未來種出來的都是優良的樹種。」他比喻,有好的爸媽自然能生出優良的後代,而這就是採種的意義!
佚失的相思樹
種原的意義更具體的例子就是過去農村常見的相思木。他記憶中,兒時的相思木曾經英挺高大,曾幾何時成了枝幹叢生的樣貌。
他說,半世紀以前,相思樹常種在礦坑作為薪炭材,甚至是木炭主要用材。當時相思樹屬於農村的經濟樹種,枝下高、木理通直。台灣歷經工業化、都市化,瓦斯、進口能源取得容易,木炭行業隨之凋敝,人們不再經營相思木。而相思木約50~60歲就要終老,過去那些優良的相思木終老之後未保留種原,留下歹樹多籽,長相差,單株生長也不高的樹,和過去看到的印象十分不同。
「未來林業政策若要在低海拔推相思樹造林,種原就相當重要。要先育種、培育好的種原。」1960年代興建的台北圓山飯店,大廳地板就是取材台灣的相思木。他說,相思樹用途多,木材用於家具,只要人工乾燥做得好,是很好的加工用材,做出來的家具,紋理非常漂亮,又稱為台灣的黑檀。枝條還可用於飲食業燒烤原料,整棵樹都有用途。
「現在看到的相思樹林和我小時候看到的有相當大的差異。」他不無感嘆地說,種原決定了現在的狀況。尤其現在講減碳,相思木單位面積長得快又多,固碳能力強,又適應貧脊土地,幾乎什麼土地都能種,是原生的優良樹種。
經營優質林木,會比進口非洲的原木來得更永續。李炎壽叮嚀,進口砍伐自他國原始林的木頭,價格雖然便宜,卻常常影響出口國的社會結構。
以專業引導造林
對李炎壽而言,具備林業知識的人,到現場活用所學的知識技術天經地義。最近一項5年交1萬棵的雲杉幼苗的標案到期,但業者只交來1200棵不到30公分的苗栽。雖然按照合約可罰款,或訴訟求償,但勞民傷財之外,都不能解決起初標案的目的。
歸根究柢是業者缺乏技術能力,承辦人員也無能力指導。於是他介入處理,和業者一起找出問題,在未來的8個月中,長了10幾公分,去年8月至今已經長成30公分。5年合約,在他指導下,2年就完成了。他展示這批成長中的雲杉照片,在這之前,他甚至沒種過雲杉!「這才是專業表現!」(系列報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