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前的紅磚牆垮了,屋子震出一道道裂痕,2019年4月7日下午2點04分,雲林縣麥寮鄉六輕石化專區內的台化芳香烴三廠,液化石油氣管線洩漏,引發火災。劇烈聲響,嚇得距離六輕僅有數百公尺的海豐村民,手足無措。
伴隨著大火和黑煙而來的,還有包覆在管線外圍的隔熱棉。漁民擔心,棉絮飄進魚塭,加上魚群和文蛤受到巨響驚嚇,可能會造成嚴重損失。更讓居民們不滿的是,爆炸過後兩小時,才接到疏散通知,有人甚至是住在外地的兒女打電話關心,才知道六輕出事。
為了平息居民怒火,4月8日上午,麥寮鄉長邀集台塑代表、各級民代和居民,在麥寮鄉公所舉行災損賠償討論會。鄉民代表會將全體簽署的陳情書,送到台塑代表手上。台塑則表示,引發火災的液化石油氣跟家用瓦斯一樣,民眾無須過度擔心。
環保署中區環境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於氣爆發生當天晚間十點,在六輕旁的許厝分校和福安宮,設立兩處測站,直到隔天早上九點為止,偵測結果皆無異狀。
台灣大學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化工製程是連續性的,廠內有原料、半成品及成品,如果發生事故的時候,會把製程內的相關物質都排掉,或通通燒掉,以免災損擴大,他認為,不可能只有瓦斯燃燒這麼單純。
不過,要偵測到底燃燒或外漏了哪些污染物,採樣方法是一大關鍵。詹長權曾經在2011年5月12日六輕大火現場進行採樣。他指出,如果太慢啟動採樣工作,或沒有依照風向改變採樣位置,很容易在第一時間失去偵測有害污染物的機會。
4月10日,台化公司公布調查報告,在事發當天上午9點半,就已經發現芳香烴三廠一處21公尺高的管線,因為腐蝕破裂,有小規模液化石油氣外漏。下午1點45分,巡查人員發現洩漏情形擴大,開始進行疏散,20分鐘過後,就發生氣爆。
從發現管線破裂,到事故發生,關鍵四小時內,究竟是哪些環節出了差錯?曾經多次參與六輕體檢的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吳義林解釋,每一種化學物質都有引發爆炸的臨界值,一般工廠內會設定此臨界值的1/3或1/4做為警戒值。如果廠內發生洩漏,會開始進行巡查和防護作業,如果洩漏情形持續,化學物質濃度達到警戒值,才會啟動應變措施,緊急停俥。
化工廠只要一停俥,製程中斷,就會造成極大的財務損失,非必要不會輕易下達緊急停俥指令。不過,一旦決策過程有所延誤,廠區內洩漏的化學物質濃度過高,就可能引爆危機。吳義林指出,國內外的統計資料均顯示,每當歲修過後,或假日人力不足,有權限決策是否該緊急停俥的管理高層不在現場,往往是石化廠發生工安意外的高峰期。
2010到2011年間,六輕一年內連續七次大火,面對社會大眾要求全面體檢六輕的呼聲,經濟部在2010至2013年間,辦理多次聯合督導,檢查老舊鏽蝕管線,制定汰換進度,是重點之一。台塑已經花費140億,汰換廠區內公共管線。然而,分屬不同製程的製程管線,何時才能汰換?
4月11日,立法院針對六輕氣爆事故辦理專案報告,經濟部表示,2018年已經開始進行為期三年的六輕營運20年總體檢,體檢完後,會持續要求台塑更換製程管線,這樣的進度,卻讓朝野立委十分不滿,輪番炮轟。
管線的檢查與汰換作業,為何無法加速?吳義林指出,台灣有能力進行管線檢查的人力,十分有限,「六輕這麼大的石化園區,以台灣目前管線檢查的能量,想要在一年或更短做完,我想可能性是很低」,他說。
職業衛生安全法等相關法規過於寬鬆,導致願意投入這個市場的業者有限。吳義林認為,唯有透過加嚴法規、提高檢查頻率與需求,才可能改善,不過這也將使得石化業者付出的成本提高。
氣爆過後,海豐村的魚塭,出現黑色、黃色的異樣油漬,池中的虱目魚翻肚死亡,也陸續有十多處魚塭,發現文蛤死亡。台塑除了派人採樣,也表示檢驗後確認有相關,會進行賠償。
一間間待修復的房屋,難以判定的漁業災損、不知何時才能汰換完成的老舊管線,尚待建立的緊急應變機制,沒有工安,就沒有石化,這句話該如何落實,而不只是淪為口號?
※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驚爆六輕】
04/15(一) 22:00首播
04/19(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
我們的島官網 http://ourisland.pts.org.tw
我們的島影音中心 http://www.youtube.com/user/ourislandTAIWAN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TSouris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