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為提升一般民眾對「植物醫師」的認識,13日起連續三個週末在建國花市辦理植物防疫講堂,邀請台灣大學植物教學醫院團隊、農委會試驗改良場等專家,介紹「植物醫師」制度及宣導植物防治概念。並於4月20日起,在板橋花市試辦20場植物診療站,讓專家為民眾的植栽「把脈」。
「人生病了要找醫生、動物生病找獸醫,那植物生病也應該要有專業的醫師。」防檢局副局長鄒慧娟說,過去台灣並沒有正式的「植物醫師」制度,導致農友遇上病蟲害的問題,不是自己到農藥行「抓藥」,就只能仰賴各地區農業改良場有限的技術資源,因此推動「植物醫師」的考試及證照制度有其必要,也是讓各大學培育的植物病蟲害人才能發揮所長。她表示,目前「植物醫師法」草案準備送立法院進行審查,希望近期就有好消息。
人畜皆有醫師 獨缺植物有病無醫師可治
台灣動植物防疫檢疫暨檢驗發展協會理事長葉瑩進一步說明,目前國內約有4萬8千名醫師、4千7百名獸醫師及獸醫助理,而國內80萬公頃以上的農地,卻只有300多名專業人員可協助農民或一般民眾處理病蟲害問題,比例相當懸殊,因此推動植物醫師的制度提供專業服務很重要。而建置完善的植物醫師制度,不只是協助農友解決田間的問題,更是從生產端維護消費者的食安權益。
台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蕭旭峰指出,植物醫學涉及診斷、檢驗到用藥等層面,一般農民在農藥行抓藥,可能一次被指示用好幾種藥,但實際上可能只需要一種藥就夠了,這是「診斷與檢驗之間的斷裂」。而植物醫師便是能在此提供專業,有效且精準地判斷疾病內容,再對症下藥。
實習植物醫師上路 植物醫師法還需社會溝通
防檢局表示,雖然「植物醫師法」還未能正式上路,但在2007年台灣大學已開始提供植物診療諮詢服務。2018年年底台灣大學、嘉義大學、中興大學及屏東科技大學更成立植物教學醫院,讓「實習植物醫師」提供民眾一般植物病蟲害諮詢的服務。
蕭旭峰分享,過去兩年台大農學院與雲林農會合作的經驗中,不只是農友的問題可以被解決,也是讓植醫學程的學生能實地操作、累積實戰經驗,因此植物醫師的服務很受歡迎。不過法規推動上,還需要克服一般民眾對植物醫師制度的理解,以及證照報考的資格問題,如植物醫學的診斷與檢驗,涉及病理與微生物學、昆蟲學、園藝學與農業化學等專業,學制如何因應調整、學分的配置都還需要時間討論。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農傳媒》。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