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09日
轉載自農傳媒;文:林良齊;首圖提供:屏東科技大學
屏東科技大學今年成立「農林副資材循環利用創值開發中心」,希望把木質農業廢棄物,開發成各式生質顆粒或生物炭顆粒,做為肥料、土壤改良劑、活性炭等方式使用,解決農業廢棄物問題,未來更打算在學校成立衍生企業、培育學生,處理更多農業廢棄物。
農業生產時會產生如稻桿或枝條等農業廢棄物,如做為事業廢棄物送至焚化爐所費不貲,因此農民往往選擇露天燃燒,但露天燃燒影響空氣品質甚鉅。屏科大「農林副資材循環利用創值開發中心」利用造粒機、炭化機等製程將木質農業廢棄物,製成生質顆粒或生物炭顆粒。
屏科大木材科學與設計系助理教授龍暐表示,如稻桿、枝條等木質廢棄物製成生質顆粒、生物炭後,除了能夠當成肥料使用外,還能製成活性炭吸附水中物質、改善養殖水域環境、降低換水頻率,進而減少養殖業者地下水的抽取;而因水份含量高不易處理的菇類太空包,也能製成土壤改良劑改良酸性土壤。
龍暐說,生質顆粒可應用的面向非常廣,以開發中心的產能估計年產量可達1000噸、創造約1300萬的經濟價值,若是進一步發展生物炭,產值則更加可觀。龍暐也說,目前中心執行計畫已取得部分專利,未來希望透過校內育成中心成立衍生企業、培育學生,進一步擴大這些技術的應用。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農傳媒》。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