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行軍蟲肆虐】本島發現成蟲無法根除,18日起啟動強制噴藥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秋行軍蟲肆虐】本島發現成蟲無法根除,18日起啟動強制噴藥

2019年06月18日
轉載自農傳媒;文:陳尹;圖片提供: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農委會今(17)日宣布台灣本島包括新竹縣、苗栗縣、嘉義縣、屏東縣及花蓮縣都已發現秋行軍蟲成蟲,確定無法根除,18日起將啟動強制噴藥。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今天下午2點召開專家會議,綜合專家研判,確定台灣本島已出現發育成蟲,依照公布的防治措施標準作業流程,決定啟動第二階段「強制噴藥」的防治作為。

陳駿季指出,自6月8日起已接獲3472件秋行軍蟲通報案例,經由學者專家鑑定,已確認68例幼蟲案例,已進行焚燒及或掩埋有44件。另外也發現21件55隻的秋行軍蟲成蟲,其中外島包括金門、馬祖以及澎湖共計11處21隻,本島5縣市共計21處34隻。目前全台僅剩基隆市、新竹市、南投縣、嘉義市沒有發現秋行軍蟲。

防檢局長馮海東指出,6月8日苗栗發現首例4齡幼蟲,6月15至17日苗栗大湖陸續發現成蟲;6月10日宜蘭頭城發現6齡的幼蟲,依其幼蟲生活史約兩週研判,第二代成蟲已出現。經由田間查報也發現,6月13日台東鹿野玉米田發現卵塊,15日嘉義東石銷毀的田區發現初羽化雄成蟲、澎湖太武民眾通報誘捕到雄成蟲,16日嘉義六腳的銷毀田區發現秋行軍蟲的蛹,花蓮壽豐及新竹關西也捕獲雄成蟲,今(17)日則在苗栗通霄及屏東車城的銷毀田區,誘捕到雄成蟲。

馮海東強調,秋行軍蟲先前仍在第一階段的防治作為,將發現幼蟲的植株及農田進行「焚燒」及「掩埋」。在17日召開的專家會議中,綜合專家研判,台灣本島已出現發育成蟲,依照公布的防治措施標準作業流程,明起啟動第二階段「強制噴藥」的防治作為。目前及日後發現的成蟲,也不以「焚燒」及「掩埋」,而直接「噴藥」殺蟲。

馮海東表示,第一階段是在國內只有幼蟲時,強力殲滅,但在根除之前已出現新成蟲,因為會四處飛,危害快速擴散,且沒有方向性,已確定無法百分之百根絕,因此第二階段要用有效方法和秋行軍蟲共存。他也說明,目前國內已有和秋行軍蟲相向的三種夜蛾,防檢局已有既定的監控和防治措施,未來進一步蒐集秋行軍蟲的資料後,會併同其他夜蛾作監控。


農委會宣布台灣本島已發現秋行軍蟲成蟲,圖為苗栗大湖發現的成蟲。

18日起發現秋行軍蟲成蟲的農田,劃定管制區,針對區域內所有植株,由地方政府督導噴灑藥劑防治,周圍並劃定緩衝區,巡察寄主植物是否有卵塊及幼蟲,施藥並應輪流使用不同機制的藥劑,以免其產生抗藥性,並懸掛性費洛蒙誘集器,持續至產季結束。

馮海東表示,相關藥劑則由防檢局依開口合約緊急採購,地方政府依需求採購,施藥人力則由地方政府委由農民及代噴業者,工資由防檢局負擔。

馮海東指出,有機田如因緊急防疫作為進行用藥,不影響往後有機認證。呼籲農民持續加強田間管理及綜合防治。應變小組先前已公告緊急防治用藥,包括賜諾特、諾伐隆、氟大滅、剋安勃、護賽寧、依芬寧、硫敵克、蘇力菌等共11種產品,有機農田可施用蘇力菌防治。

陳駿季也強調,目前公告的11種防治秋行蟲的農藥,是依據國外經驗、文獻以及報導,相對有效的防治藥物,但台灣栽培環境是否能有好效果,還要進一步追蹤。防檢局已展開相關計畫,委託學者專家到田間蒐集秋行軍蟲的相關資料,在對國內經濟危害最低的情況下跟秋行蟲共存。

應變小組13日公布的通報獎勵要點,仍持續辦理至21日。通報方式則為「防檢局防疫小尖兵臉書」、「防檢局LINE@」,「農作物天然災害即時回報APP」,或撥打防檢局通報專線0800-039-131。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農傳媒》。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

作者

農傳媒

農傳媒是由財團法人豐年社所成立,以「與農共聲、與食俱進、與環境共享」為宗旨,關注農業各個面向的專業網路資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