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31日
摘錄自2019年7月29日央廣、台灣英文新聞、公共電視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sites/all/themes/quatro/images/news-default.jpeg)
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的「全球生態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GFN)每年把人類的資源消耗速度與大自然的再生速度作比較,並把超支的那一天稱為「地球超載日」(Earth Overshoot Day,或譯作生態負債日)。
今年的地球負債日落在7月29日,代表人類使用資源的速度,比資源再生的速度還要快1.75倍,接下來5個月都是在賒帳度日。2018年是落在8月1日,今年更提早3天,創下有史以來最早的記錄。
自1970年開始,人口增長和平均需求雙雙加速了地球資源消耗的速度以致超過其再生速度。從那之後,消耗的速度就逐年加快。1988年,生態負債日是發生在10月15日。1998年則發生在9月30日,2008年則落在8月15日,2018年更提前到8月1日。
若是以國家區分,許多國家更是早在夏天之前,就耗盡一年的消耗額度。像是中東國家卡達,在2月11號就已經達標,美國則是在3月15號,法國5月14號,而東南亞國家印尼消耗的資源最少,到年底的12月18號才超載。
減少人類衝擊生態的第一步,就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環保人士說:「我們必須使用電動車,少一點旅行,尤其是非必要的,並對空中旅行加以課稅。」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4325/35929686470_79ec9eccf2_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