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化 沒有國家可倖免 | 環境資訊中心

全球氣候變化 沒有國家可倖免

2007年05月01日
作者:李育成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全球暖化造成各地乾旱日益嚴重(圖片來源:UK Environment Agency)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佈的最新報告警告,未來幾十年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將帶來水資源短缺、農作物減產、海平面上升、大量物種滅絕等災難性後果,而發展中國家可能承受最沉重的打擊。

4月9日,綠色和平北京辦公室邀請了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第二工作組的主要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林而達教授與第三工作組主要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潘家華教授,出席我們舉辦的媒體沙龍活動,介紹氣候變化對中國社會經濟尤其是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

這兩位專家不約而同指出,發展中國家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必須進一步提高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而林而達教授更認為,到2030年中國種植業生產能力在總體上可能會下降5-10%,這個減產程度相當於湖南、湖北這兩個傳統農業大省顆粒無收。為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到2030年中國農業每年要多生產3000萬~5000萬噸糧食。

為此,綠色和平工作人員親自到海南進行了調查,截至本年3月底在那裡受春旱的耕地面積已經達11%,氣象學家表示此現象屬反常,雨季應有颱風而2005-2006年沒有大規模颱風,所以旱情比較嚴重。IPCC預測,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旱災的發生頻率和範圍增加,這會導致農業減產和水資源匱乏加劇。報告也特別指出,對低緯度地區尤其是季節性乾旱以及熱帶地區來說,即使1攝氏度的升溫也會使得農作物生產力下降。對旱災本就頻密發生的中國來說,這不是個好消息。

地球氣候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就讓我們先從溫室效應說起。本來地球的溫室效應是十分重要:太陽把熱能射向地球,地球表面會將太陽的熱力反射回外太空。不過,同時大氣中部分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CFCs)等,會截留部分熱力,令地球表面溫暖起來。這些能截留太陽熱力的氣體統稱為「溫室氣體」,而這種令地球溫暖的物理特性則稱為「溫室效應」。但如果沒有這種天然的溫室效應,地球的溫度便會降至-18度,不適合人類居住。

繼多名國際科學考察人員之後,綠色和平將派員前往喜馬拉雅山,實地考察冰川融化的情況。(照片來源: CITES Management Authority of China)可是,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燒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排放過量二氧化碳。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不斷上升,從百多年前的280ppm已上升到今日的380ppm,加劇溫室效應。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最新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地面平均氣溫在二十世紀上升了0.6度左右,預測在本世紀內再增加1.1至6.4度,此暖化速度在過去一萬年是史無前例的。

全球溫度上升,意味著什麼?日前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柏賢和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廣東省SARS專家鍾南山不約而同指出,全球暖化改變了病毒的流行模式。梁柏賢也指出,「如昔日流行於冬季的諾沃克病毒,近年在夏季也見爆發,故受暖化影響,傳染病出現的時間較難估計。」鍾南山則認為,南方地區提早出現流感疫情的可能性很高。

此外,今年初,長江流域上游大旱,去年四川和重慶一帶的夏天極度炎熱和旱災,導致農作物失收,在本世紀後期,主要農作物諸如小麥、水稻和玉米等,產量可跌最多37%,令中國糧食供應受壓。而喜馬拉雅山和黃河源的冰川快速融化,嚴重影響流域的水資源和氣候。

從2月及4月IPCC分別發表的第四次評估報告第一卷和第二卷,全球科學家和研究人員都已一致認同,當今的全球氣候變化九成是由人禍,已是不爭的事實。知名英國物理及天文學家霍金較早前更警告,全球暖化對人類的威脅,遠超過恐怖主義。英國政府的經濟學家斯特恩Nicholas Stern也發表了一份舉世觸目的報告,指出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氣候變化將會帶來每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5%的損失。各國若在10年內仍未解決暖化危機,全球經濟損失恐達約230萬億新台幣,其造成的打擊猶如上世紀30 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既然如此,我們可以做什麼來對症下藥?

今年,綠色和平將會繼多名國際科學考察人員之後,派員前往喜馬拉雅山,實地考察冰川融化的情況。而IPCC也會在五月初將會分別發表第三份報告,總結過去數年各方面專家和政府部門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舒緩措施,包括大幅提高能源效益及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全球專家要向各國領袖傳達的,只有一個信息,就是只有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立即採取行動,才可使人類和地球生物倖免於難。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