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19日
摘錄自2019年8月19日中新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2019年7月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3屆會議上,中國申報的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離杭州市中心約一小時車距的良渚古城遺址代表了中國在5000多年前即有稻作文明,是古城市文明代表。
2007年發現的良渚古城分三重,佔地630多公頃,是在一片濕地上興建的。當時人們先在濕地上堆起墩台,再在上面修建房屋和宮殿,被譽為「中華第一城」。
2015年發現的良渚古城外圍水利工程,為中國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遺址。其間出土的諸多精美玉器,是中國玉文化史前遺產,並顯示階層分化。埋藏地下、儲量可觀的炭化稻米,印證了興旺的稻作農業,和手工業遺存共同成為社會分工複雜化的寫照。 北京大學副教授秦嶺博士指出,良渚代表了中國南方地區尤其是長江下游濕地稻作農業文明的發端,這與中原及世界大部分地區以旱作農業為主的經濟模式下產生的文明有著鮮明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