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詩婷/大家不是在討論核廢料嗎,怎麼又變成香蕉?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陳詩婷/大家不是在討論核廢料嗎,怎麼又變成香蕉?

2019年08月28日
文:陳詩婷(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圖片來源:Ryan McGuire/Pixabay
圖片來源:Ryan McGuire/Pixabay

主張重啟危險核四延役老舊核電,甚至主張再蓋更多核電廠的團體「核能流言終結者」(到底是終結流言還是製造流言?)創辦人兼韓國瑜國政顧問團成員──黃士修,今天在粉專臉書貼文寫道:

「鈾-235的半衰期是7億年,本來就存在於自然界,人類將鈾-235用作核能發電,產生鈽-239的半衰期是2萬4千年。從7億年降低為2萬4千年,有什麼好怕的?我都還沒說,香蕉裡鉀-40的半衰期是12億年,你會害怕吃香蕉嗎?半衰期根本是假議題。」

其實你們的香蕉論才是假議題。

每次要認真討論核廢料怎麼處置,過去的處置技術與程序有什麼問題、如何改進,部份支持核電的團體與人士就會不斷的跳針香蕉香蕉香蕉,身為愛吃香蕉的人真的很難吞忍下去。

除了拿出早就被證明不可行的核廢再處理之外來唬人,必定會拿香蕉的謬論來混淆視聽,以為台灣人都毫無科普知識、也不會去查證找資料嗎?

香蕉中的「鉀-40」是來自鉀離子的天然放射性核種,在所有人體內都有,而人類在演化中已對這種自然界的微量輻射建立某種生物恆定(homeostasis),會透過體內的代謝機制來自我調節,也就是說,我們吃下香蕉之後,體內的鉀含量並不會增加,而會自動排泄掉多攝取的鉀-40,因此香蕉所造成的鉀劑量增加是零,我們不會因為攝食香蕉而損害健康。

但核廢料當中的人工核種,如鍶-90、銫-137、鈷60、鈽239等,並不屬於這種人類體內本來就有的輻射,劑量也高出萬倍、甚至千萬倍以上啊!以用過燃料棒(高階核廢料)來說,即使放置在冷卻水池內,也無法完全隔絕輻射,且只是暫時存放大約十年,讓燃料棒的兩千多度高溫降低到兩百多度,之後還需要找到能不受太多地質和水文條件影響的場址,藉由地下岩層及人工工程、金屬材料等的多重屏障,減少、延遲輻射物質與生物圈的接觸,需長達萬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回到相對安全的程度。

目前全球唯一一個選好場址、正在興建最終處置場的只有芬蘭(但也還沒蓋好、還沒拿到營運執照),而人家的母岩年齡介於18~19億年之間,岩床相對穩定很多。

妄想拿香蕉出來說服大家核廢料根本毫無風險,那你們乾脆說我們每個人在家的各種行為也會排出PM2.5,所以工業、車輛和燃煤電廠排出PM2.5也不需要在意好了,繼續滑坡下去欺騙自己沒關係,但沒必要拿假科學來混淆視聽。

香蕉不是你們誤導大眾,把嚴肅且複雜的核廢料處置議題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代言人,請還給香蕉一個公道,也還給一個大家能夠用確實的資訊好好討論核廢議題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