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鯉魚潭水質 施放白鰱魚苗吃藻類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改善鯉魚潭水質 施放白鰱魚苗吃藻類

2019年08月29日
摘錄自2019年8月28日公共電視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花蓮鯉魚潭優氧化嚴重,大量藻類滋生讓水質惡化、甚至常有生物死亡,交通部觀光局委託東華大學施放食藻類的白鰱魚苗,希望用生物食物鏈方式改善水質。

鯉魚潭是封閉型內陸湖,每年4月會滋生大量藻類,嚴重影響水質甚至造成生物死亡,為了徹底解決優氧化問題,縱管處特別委託國立東華大學利用生態食物鏈方式來改善水質,第一階段將施放3000尾白鰱魚苗。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黃文彬表示,「優氧化主要是藻類過多、營養鹽過多、藻類過多,那如果說我們能夠養一些魚類把這些藻類吃掉,然後我們再把魚移除掉,營養鹽就移除了。」東華大學強調,白鰱魚雖然不是台灣原生種魚類,但牠在台灣湖泊內無法自行大量繁殖,所以對自然生態不會造成威脅,而目前鯉魚潭的優氧化大概在中度,研究單位會每三個月進行回捕作業,才能評估生物防治藻類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