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環頸雉,在台東的茶園也看得到!農委會茶葉改良場台東分場劃了一塊面積5公頃多的茶園,做為友善耕作茶園的示範區,原本是實驗友善耕作的管理方式及調查茶園產量,但沒想到引來許多野生動物的駐足,或者是說「牠們都沒有離開」,台東分場助理研究員蕭國忠說,環頸雉在這裡下蛋,孵育下一代;野兔來這裡吃茶樹嫩葉;山羌則是把茶園當成了散步的好所在。
以我們熟悉的泡茶方式而言,不會有人沖洗茶乾,頂多第一泡快沖捨棄,泡茶必定經過浸泡程序,因此,愛喝茶的人多少曾經質疑過,茶葉到底有沒有農藥殘留,我有喝下農藥嗎?這也是有機茶逐漸受到歡迎的原因,即使它的價格偏高。茶改場台東分場想證實,友善耕作的茶園產量不輸慣行農法的茶園,以實證讓茶農願意踏出這一步。
根據台東分場在茶園種植台茶12號的田間試驗結果,換算每年每公頃的茶乾收穫量,友善與慣行耕作的茶園收獲可算不相上下。蕭國忠說,台東分場的友善耕作示範茶園位於中低海拔,但可採四季的茶菁,一年茶乾收穫超過1000公斤;一般慣行農法也以採收四季的茶菁計算,一年茶乾收穫也是1000公斤出頭,整體而言,可算是收成相當。他們想讓茶農放心選擇友善耕作,因為收成不會減少。
目前,茶改場關於友善耕作的試驗研究內容,包括:以非農藥資材方式進行病蟲害防治、評估適製茶類,試驗結果顯示利用矽藻土、甲殼素、油脂乳化劑三者共同搭配使用,可有效降低薊馬及蟎類的密度。另外,台東分場也建議友善耕作茶類製作應朝向多元化茶類發展,例如,花東茶區建議早春及晚冬兩季茶園以製作包種茶為主,其它季節則以生產紅烏龍以及蜜香紅茶這類重發酵茶為宜。
茶園採友善耕作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使用生物資材防治病蟲害,茶農按照茶改場的友善耕作方式,未來也可申請驗證為有機茶園。不過,最讓研究人員欣喜的是,茶園裡成了野生動物樂園,蕭國忠說,茶園不噴農藥、不用化肥,因此有蟲、有蚯蚓,每每割完草後就有成群的白鷺鷥飛來覓食,還有環頸雉在茶園裡繁衍下一代;野兔比較麻煩,牠是來吃茶樹嫩葉的,不過,高處茶葉吃不到,偏好對新植茶樹下手,但可以圍籬防範;山羌也會到茶園晃晃;也有蛇,畢竟蛇也可以在茶園裡找到食物。即使有野生動物在這5公頃的示範茶園中出現,對茶乾的收成也沒有造成負面影響,自然與環境的回饋,讓在這茶園裡友善種茶的研究人員欣喜滿滿。
※ 本文轉載自《農傳媒》,原文標題〈友善種茶招來珍稀保育貴客 環頸雉把茶園當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