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個開心農場》:付出一切只想讓土地恢復生命力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影展

《我家有個開心農場》:付出一切只想讓土地恢復生命力

2019年09月15日
文:鹿刻 Luke

John是一位居住在洛杉磯的紀錄片導演,2011年時與妻子Molly毅然決然放棄優渥的工作,賣掉房子與車子離開城市,在洛杉磯以北65公里的穆爾帕克近郊,買下一片200畝的土地,開始全新的務農生活。

聽起來悠閒愜意,然而為了改善土壤,他們借款數十萬美金、耗費了將近十年,並堅持不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才終於打造出一座種有上萬棵果樹、200種以上不同的作物,還畜養了雞、鴨、羊、豬等牲畜的農場,這座與自然和諧共存、且土壤富有生命力的「杏花巷農場」(The Apricot Lane Farms)改變了他們的一生。不過,這一切的起源,卻是為了一隻狗——Todd。

MV5BOTM0ZmY2MDAtMTE1My00ODNhLWFlZTQtY2UyNjllYmViMGQxXkEyXkFqcGdeQXVyODAzODU1NDQ@._V1_SY1000_SX1500_AL_

活潑好動的Todd。圖片來源:IMDb

只為了一隻狗,他竟打造了一座讓上百種動植自在生長的快樂農場

故事得從他們婚後不久領養了一隻浪浪說起,當時他們住在洛杉磯市中心的住宅社區,John身為紀錄片導演經常要外出工作、蒐集題材,而Molly則是養生料理部落客,雖然多數時間待在家,但還是需要經常出門採買,參加廚藝課程與社交活動,他們有時得把Todd留在家一段時間,然而Todd卻總是不停地在家中狂吠,不停地吠叫引起了鄰居的不滿,當時他們一度想過把Todd轉送給別人,不過領養時就承諾過要一輩子照顧牠,於是他們決定遵守諾言,給Todd一個可以自由自在快樂生活的環境。

兩個不是農家出身的人完全不懂務農,當時對於一切都非常理想,以為就是翻土、播種、收成,他們不知道的是,隨著農業技術的改變,多數農地都採用化學肥料與農藥耕種,且大規模種植單一作物,使得環境的生物多樣性生態消失,而土地沒有蚯蚓、菌種讓土壤變得貧瘠,如果不使用農藥與肥料,種什麼下去都長不活,種什麼就死什麼,貧瘠的農田就如同死亡之地。

為了改善這片土地,兩人尋求傳統農法專家,經過整地、培植、土壤改良、蚯蚓繁殖、購買生質肥料處理機,在開始真正耕作之前,夫妻倆已經散盡家產,甚至四處向親朋好友尋求協助與投資,幸好,堅持與努力有了成果,他們從養雞賣蛋開始有了第一份收入,再用雞糞來改良土讓。

過程中因為不使用農藥,面對過許多不同的挑戰,包含害蟲、蝸牛、田鼠、鳥類等動物來破壞農作物與收成,為此他們傷透腦筋,然而,在堅持「生物多樣性的平衡」下,總能努力找出讓動植物之間找到了互補互剋的方式,讓土壤真正的復活。

距離John上回有紀錄長片上映已經過了十年,他將這幾年在農場所經歷的種種集結成在這部電影,不只是有機農法或友善土地,而是自然環境被人類破壞後難以修復的過程,以及在氣候變遷的過程中土地活性的重要性,我們不能只把土地用價格、金額去估算,土地的生命有著更重要的意義。

電影出來後廣獲好評,獲得了棕櫚泉國際影展觀眾票選獎及日舞影展最愛電影獎等多項獎項,其幽默風趣的影像故事,激勵人心的心路歷程,獲得許多觀眾的肯定,也透過紀錄片將環境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可能的解決方式傳達出去。

MV5BZmE2NTY5ZTUtOWQ0OC00MmU3LWE5YzQtODgyZTQ0NDU4ZTA3XkEyXkFqcGdeQXVyODAzODU1NDQ@._V1_SY1000_CR0,0,1333,1000_AL_

「杏花巷農場」(The Apricot Lane Farms)。圖片來源:IMDb

農業活動現代化  農藥化肥使用量暴增使土地與環境死亡

隨著現代社會的變遷,在都市生活的多數人愈來愈常選擇外食,對於料理的過程、食材的來源都一無所知,即使上賣場買食材、食品回家自己料理,卻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些食材的種植與採集。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包裝上的有機標章除了價格較高,似乎沒有其他意義。

事實上,隨著全球人口年年攀升,對於糧食需求量也愈來愈大,而農糧公司為了爭奪市場,不停的尋求提高生產量,其方法有二,增加面積的作物密度、縮短生長期間,然而兩者都必然超過土地、作物原先的負荷能力,需使用大量的殺草劑、化學肥料與相對應的基改作物,雖然作物收成確實增加了,提供了充足的糧食,然而愈來愈多的研究調查卻發現這樣的大規模資本化種植模式,對於環境已經造成難以復原的傷害,不只破壞了自然生態,更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

以全球最大的農藥使用國——中國為例,1950年代中國的糧食單位生產大約在每畝100公斤左右。然而,1962~1995年間,中國積極投入農業發展,包括水利灌溉、增施化肥、農藥、農業機械等,再加上農業技術的改革,肥料、農藥、育種、基改等,糧食單位生產量迅速增長到每畝產283公斤,一直到現在大約維持在每畝300公斤左右,過去十幾年,中國的化肥用量增加了200萬噸,農藥產量和消費量,均高居世界首位。

2013年,綠色和平發佈一份針對中國農業的調查報告指出,施用農藥有70%沒有被植物吸收,而是滲入土壤和地下水,至少有1300萬公頃土地受到農藥污染。

過去,中國東北的黑土區是世界四大黑土區之一,也是全中國最肥沃的土地,然而農民為追逐糧食產量和經濟效益,在土地上過度使用化肥、種植單一作物,導致土壤有機質降低,黑土層變得越來越薄。學者認為,每形成1公分厚的黑土至少需要200年,但目前卻以每年1公分的速度流失,一年流失掉珍貴的黑土體積可能達超過一億立方公尺。

世界各國也逐漸注意到現代化農業活動對環境的危害,2018年時奧地利一名果農因違法噴灑殺蟲劑,導致鄰近的50個蜂群因此死亡,他被以「蓄意危害環境」,判處果農一年有期徒刑,以及賠償超過兩萬歐元。

無「毒」有偶,台灣同樣無法置身事外,今年初在台東縣卑南鄉發生數千隻鳥集體死亡案例,台東縣動物防疫所送驗後,發現從死亡鳥屍胃部穀物檢驗出「加保扶」農藥殘留,確定這些鳥是被農藥毒死。

MV5BNmJmMzIyZGEtYTdkZi00NzUwLTk1ZmItYzNjYjIzNmNlMjgzXkEyXkFqcGdeQXVyODAzODU1NDQ@._V1_SX1777_CR0,0,1777,999_AL_

John對待他的牲畜,如同對待家人一樣。圖片來源:IMDb

除了動物與土地,「綠色和平」更在2008年提出一份報告,表示農業活動密集消耗能源及化學,如肥料過度使用、農耕地林木濫伐、土地變更及密集畜牧等,對氣候變化造成重大的影響。研究估計,因這些活動而排出的二氧化碳可能高達165億噸,約等於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17%~32%。因此呼籲,肥料飽和轟炸必須停止,政府也要逐步廢除對化肥的補助,並執行肥料縮減政策。

為此,台灣的農委會於2017年底開始推動「10年農藥減半」政策,希望能將台灣的農藥使用量從9139公噸降為4570公噸,可讓單位面積平均使用量從12.73公斤降為6.3公斤,預計在2027年達成。

拒絕農藥與化肥  維持「生物多樣性」成為農場友善環境的開心妙方

從土壤環境到動植物保種,從美國、中國到台灣,全球農業市場如今已經密不可分,我們每天可以吃到來自加州的蘋果、比利時的巧克力、澳洲的牛肉、而我們也很沒辦法一一去確認這些農作物、畜牧業是否遵守公平貿易、友善環境。

我總認為資本家就是希望我們沒辦法知道,他們讓消費者看到美美的包裝、便宜的價格,卻沒看到背後的破壞、壓榨與環境影響,我們無意為之的消費行為卻成為破壞環境的幫兇,不僅如此還一步步地慢性自殺,當醫學報告來不及出爐前,我們就已經攝入大量的農藥與化肥殘留,而無法排出。

MV5BODdkMmI5MzYtNzdhNS00ZjA4LWJjNmQtOWQzZmFkOTA4NjQ0XkEyXkFqcGdeQXVyODAzODU1NDQ@._V1_SX1777_CR0,0,1777,999_AL_

因土地沙漠化,只要起風揚塵,就會造成PM10及PM2.5。圖片來源:IMDb

你可能會問說,不用農藥與化肥要怎麼種?答案就在《我家有個開心農場》中,John與Molly因採用傳統農法遇到了許多難題,面對大量農作物遭鳥類啄食、老鼠破壞,他們選擇飼養老鷹、貓頭鷹來平衡食物鏈,面對螺類如同病毒侵犯果樹,他們把鴨子送進田間,還讓他們的糞便回過頭灌溉土壤,當他們遇到雞舍被侵擾,大量死亡時,一度要恨不得殺死郊狼與狐狸,沒想到最後卻發現自然環境的生態比我們所想像的更加複雜。

而這些案例所指涉的概念,其實就是「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看似是物種的保育、生態系的維持,與人為的農糧作物無關,然而今年的聯合國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ay),就將主題訂為「我們的生物多樣性,我們的糧食,我們的健康」(Our Biodiversity, Our Food, Our Health),特別強調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是人類飲食和健康的基礎,不僅可以促使糧食系統改變,更是改善人類健康的關鍵。

其實農業與畜牧就是人類與自然密不可分的證明,生物多樣性不能把人類排除在外,我們必須能夠把生物多樣性的概念納入現在的生產與消費模式之中,才能真正保全生態系統。

生物多樣性提供的生態系服務,讓人類呼吸乾淨空氣、飲用安全的水,吃健康的食物、同時獲取營養。世界衛生組織(WHO)就指出,生物多樣性在自然環境中的喪失,可能導致人體微生物群的多樣性減少,造成免疫調節作用減弱,以及非傳染性疾病的發作。由此可見,我們的飲食和健康仰賴生物多樣性,然而,我們的糧食系統和農業卻正在導致生物多樣性瓦解。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過去100年來,有超過90%的糧食作物品種、50%的家畜品種都已經消失,不再出現在農場裡面。雖然現代人的生活看似每天都有充足的糧食和多樣的食物可供選擇,但是和幾個世代前相比,現代人實際的飲食變得均質化,很多以前我們的祖父母吃過的食物,已從餐桌上永遠消失。

一座生物多樣性的農場,除了可以抵抗農藥與化肥,更可以增加作物的健康,以及人類與環境的保全。也許我們沒有辦法自己闢建一個農場,也沒有能力買到「杏花巷農場」的雞蛋與友善環境農作物,然而可以選擇在地小農的農作物消費,我們可以尋找友善動物與環境的「非籠飼雞蛋」、「無毒農業」等認證標章。

同時,我們也應該找個周末離開城市,去一趟郊外,看一看農作物們的產地,認識自己餐桌上的食物來源,看看他們是如何被對待,就等於是我們如何對待自己與家人,每天消費時小小的注意,可能就是讓世界變好的大大助益。

MV5BMTFjMzg3NzctYjI5Ny00NjEyLTg1NGUtMmIyNTNiZWQyMTMyXkEyXkFqcGdeQXVyODAzODU1NDQ@._V1_SX1777_CR0,0,1777,999_AL_

《我家有個開心農場》,刻畫了讓土地恢復生物多樣性的過程。圖片來源:IMDb

作者

鹿刻Luke

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偶蹄目鹿刻動物。屬台灣特有種,外觀與常人無異,體長約180公分,常棲息於電影院內,影像食性不拘。偶而在散場後會長出犄角,在岩石、樹幹摩擦而留下刻痕,漸漸成字,字聚成篇,供人觀賞拍打餵食。個人粉專:鹿刻Lu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