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台灣極西之地 摸蛤仔兼服務 Timberland寓教漁樂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前往台灣極西之地 摸蛤仔兼服務 Timberland寓教漁樂

2019年10月24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洪碩辰 台南報導

Timberland 品牌會員19日前往台南,參與環境資訊協會和「股份魚鄉」團隊合作的生態工作假期活動。股份魚鄉成員來自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長期在七股區十份里深耕,推動食魚教育、讓民眾接觸養殖產業,也協助在地產業發展。

十份里位於台灣最西側,這裡有象徵台灣本島最西點的國聖燈塔。本次負責帶領志工的,除了股份魚鄉團隊成員,還有在地漁民王啟森。王啟森是地主,在自己的土地上實行文蛤生態養殖。

七股養殖小講堂

甫抵達,股份魚鄉的夥伴們便給志工上起了養殖小課程。俗話說「七股有七寶」,分別是「虱目魚、烏魚、吳郭魚、 石斑、白蝦、文蛤、牡蠣」。七股的魚塭特色在於,由於地處沿海低地,因此是使用全海水養殖,並利用潮汐漲退引入海水,沒有刻板印象中養殖漁業一定會有超抽地下水的問題。

股份魚鄉的「作夥買魚去」小遊戲,帶大家認識食用海鮮。攝影:洪碩辰。
股份魚鄉的「作夥買魚去」小遊戲,帶大家認識食用海鮮。攝影:洪碩辰。

七股的養殖文蛤在台南的產量位居第一,全台則僅次於雲林縣,但此處的文蛤是使用低密度養殖,因此能成長到將近市面上文蛤的三倍大小,進而走向高價位海鮮的通路。另外因為王啟森使用混養方式實踐生態養殖,因此文蛤池中除了有文蛤外,更有草蝦、虱目魚等「工作魚、工作蝦」,負責吃掉水中殘餘的飼料以及藻類,以維持水質良好,除可以維持魚塭的生態平衡、減少投藥以外,同時也有了額外的收成。

近期七股的漁電問題也獲得不少民眾關注,七股地區不需抽取地下水即可養殖,一直以來皆以生態養殖自豪,許多漁民擔心光電進駐後,可能隨之而來的污染問題影響養殖收成外,也擔心未來會無法繼續租地從事養殖工作。對此類問題,王啟森則認為,漁電能夠共生很好,七股並不反對光電業者進駐,但希望政府與綠能業者能更加慎重,各方資訊務必公開透明,再進行實施,如此才能創造多贏。

低密度養殖的文蛤,比一般文蛤大上許多。攝影:林芊妤。
低密度養殖的文蛤,比一般文蛤大上許多。攝影:林芊妤。

體驗摸文蛤、撈海龍鬚菜

小講堂結束後,志工紛紛穿上水靠,準備跟著王啟森下魚塭摸文蛤。王啟森沿途解說魚塭環境、養殖方式等等。據他介紹,飼養文蛤的魚塭深度約30~50公分 ,並不深。魚塭雖大,但文蛤會選擇適合的環境棲息,因此容易群聚在一起,一旦摸到一顆,用手在附近探索一番,很容易就能收穫一小批文蛤。

志工們統一將摸到的文蛤放入胸前杯子中帶回。攝影:林芊妤。
志工們統一將摸到的文蛤放入胸前杯子中帶回。攝影:林芊妤。

另外也有一些志工夥伴根據王啟森指示,手拿釘耙在打撈水中的「海龍鬚菜」。養殖文蛤時,陽光的控制非常重要,過多的藻類會遮蔽陽光影響文蛤生長。因此漁民們必須不定時的移除過度生長的水藻,海龍鬚菜便是常見的一種,撈起的海龍鬚菜也可以另外做成料理,一舉兩得。

志工們打撈海龍鬚菜中,隨手一撈都能勾起不少。攝影:洪碩辰。
志工們打撈海龍鬚菜中,隨手一撈都能勾起不少。攝影:洪碩辰。

摸文蛤結束後,股份魚鄉為志工們示範文蛤的處理與篩選。通常漁民們會準備網格尺寸不同的篩網,將文蛤放上篩網後,再用力敲擊或搖晃,使其因為大小差異而分別落入不同等級的區間,過小的會順利往下掉,而大顆的自然會卡在上層,以此來區分其每斤價格。

志工體驗篩選文蛤,篩網旁數字便是指網格大小。攝影:洪碩辰。
志工體驗篩選文蛤,篩網旁數字便是指網格大小。攝影:洪碩辰。

志工服務:清除雜草與魚塭水草

本次志工服務分成兩小組,其中一小組協助王啟森清除庭院周邊雜草,以便場地往後更適合活動進行,下午時的海風相較於早上強了許多,吹得志工滿身沙土,但這並不能消減志工的熱情,大夥頂著風沙繼續賣力。

志工們於海邊的烈日與狂風下清除雜草。攝影:洪碩辰。
志工們於海邊的烈日與狂風下清除雜草。攝影:洪碩辰。

另一小組則負責協助移除魚塭水中的水草。這次移除的水草因為葉形很像花生,因此被漁民們稱為「花生葉」,花生葉生長於淺水域,長得又密又厚,在塭底如同一片綠色的地毯,跟海龍鬚菜一樣,當生長得太過茂盛便會遮蔽光線,影響文蛤生長,因此需要定期移除。王啟森的漁塭直接引入海水養殖,志工們一邊清除花生葉,也一邊摸出各種不同的螺貝類,這一天,魚塭為志工們上了堂生物課。

志工用手拔起過多生長的水草,再將其傾倒於岸邊土堤上。攝影:洪碩辰。
志工用手拔起過多生長的水草,再將其傾倒於岸邊土堤上。攝影:洪碩辰。

花生葉特寫。攝影:洪碩辰。
花生葉特寫。攝影:洪碩辰。

服務完成,品嚐在地海鮮

服務結束,緊接著是點心與分享時間,股份魚鄉的夥伴特地準備了文蛤、燕鯧、虱目魚與紅雞母料理,這些都是在生態養殖的文蛤池裡混養的魚種。新鮮又美味的海產讓勞動過的志工食指大動,一端上桌便轉眼間被清空。另外也有將早上打撈的海龍鬚菜做成涼拌料理,脆中帶嫩的鮮美口感配上海鮮讓人感覺十分清爽。

志工們迫不及待品嚐新鮮海鮮。攝影:洪碩辰。
志工迫不及待品嚐新鮮海鮮。攝影:洪碩辰。

訪談中,志工表示此次行程非常獨特、收穫十分豐富。很多人是第一次知道文蛤平常在土裡活動,甚至可以自己行走且鑽入土內。另一位國小教師則表示,自己知道這些親身體驗的活動對都市人來說很難得,對文蛤的印象絕不該只停留在魚攤上的樣貌,當初一看到活動消息,便不顧一切的排開所有事情報名參加,果然是不虛此行。

志工熱情分享。攝影:洪碩辰。
志工熱情分享。攝影:洪碩辰。

志工下魚塭前合影。攝影:洪碩辰。
志工下魚塭前合影。攝影:洪碩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