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風降雨帶來塑膠大潮 孟買草根團體掀起減塑浪潮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季風降雨帶來塑膠大潮 孟買草根團體掀起減塑浪潮

2019年11月13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今年10月間的季風為印度孟買帶來史上最高降雨量,打破了1954年3,452毫米的紀錄,也讓塑膠垃圾的禍患一次現行。

英國獨立報報導,塑膠垃圾阻塞了孟買數百年歷史的排水系統,漲潮時垃圾不僅湧入馬希姆河,也嚴重破壞道路。塑膠垃圾成堆棄置在街道上,居民只得在水坑間行走。

前陣子重申印度遵守《巴黎協定》的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面對塑膠垃圾氾濫問題,卻令人意外地避談許多人引頸期盼的全國一次性塑膠禁令,以達成2022年完全淘汰一次性塑膠的目標,而僅僅是承諾努力「提高人們對塑膠製品的意識」。

事實上,孟買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2018年3月即通過一項法令,禁止塑膠袋、聚苯乙烯、一次性塑膠餐具和袋子、小於0.5公升寶特瓶和無紡聚丙烯袋的出售、使用和經銷。

但18個月後,反對聲浪反而以此為例,批評該禁塑政策在孟買沒有效果,而且當地企業抱怨缺乏替代品、供應鏈中斷和生產成本上升,許多人質疑政府這方面措施只是為了建立環保形象。

然而,儘管缺乏來自上級的支持,孟買草根能量正在累積,而且在推動永續實踐方面扮演領導者的角色。這告訴印度其他地區,在不確定的條件下仍有變革的可能。

莫迪的減塑承諾欠缺行動  邦政府禁塑令也未持續落實

莫迪在8月15日年度獨立日演講中呼籲採取減塑行動後,人們一般認為他會在10月2日甘地誕辰150週年之際宣布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然而,在該國的塑膠企業(全國30,000個加工廠僱用近400萬名員工)強力阻攔之下,莫迪僅宣布提昇公眾意識,不見全面性禁令。

莫迪2014年啟動的「乾淨印度」運動,要求所有企業和個人從當年度10月起每年為印度的衛生奉獻100個小時。該活動的推特帳號寫道:「這不是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而是在提升公共意識,鼓勵減少使用。」

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2018年3月實施全省一次性塑膠禁令前提供企業和消費者三個月的警告期。孟買市府部署了約300名藍衣制服警衛,對企業進行現場檢查並對違法企業主開罰,首次罰款5,000盧比,最高罰款金額為25,000盧比,另加判處三個月徒刑。

一年後,據悉藍衣巡邏隊只剩一半仍在服役,市民變得興致缺缺,部分原因是缺乏收集廢棄物的空間,以及回收合約不吸引人。企業皆反對此類法規,抱怨缺乏衛生的替代方案,尤其是可能必須為食源性傳染病負起責任和成本的企業,他們表示難以在日常工作中完全放棄使用一次性塑膠。

但是問題不僅如此:根據英國塑膠協會的報告,印度塑膠工業的成長率是世界上最高的16%,中國為10%。儘管印度有13.7億人口(中國為13.9億),但其塑膠產業經常報告勞動力短缺,因此在技術上大量投資,例如自動化和輸送帶系統。

草根行動不是沒有  只是缺乏政策支持

孟買現在已成為「環保創業家」的產地。如技術新創公司Beco,專門銷售可生物降解的一次性塑膠替代品,用於廚房用塑膠包裝。該公司自三月成立至今,已經協助減少130噸以上​​的廢棄物。替代性產品不是沒有,只是仍然缺乏企業界和政府的支持。

當地學生和環保主義者正在引領著公眾意識的轉變,草根活動興起,挑戰種姓制度等過時的社會慣例,以及阻礙環境改革的官僚主義。許多草根組織專門在全市收集塑膠廢棄物,帶領孟買各個地區和生態系統的改造。

孟買的「海灘勇士」組織每個週末都動員收集塑膠廢棄物,並且成功號招當地人淨灘,最近派出一支隊伍前往加爾各答河邊台階撿垃圾。由律師和環保主義者阿夫羅茲·沙哈(Afroz Shah)領導的非營利組織「孟買計畫」(Project Mumbai)動員近5,000名孟買喀爾人,從九個海濱、四條河流和紅樹林中清理出近20噸垃圾,這個壯舉後來被聯合國承認為「世界最大淨灘計畫」。沙哈因為成功團結了所有種姓和宗教信仰的人們-從達拉維貧民窟居民到寶萊塢演員-而受到推崇。


「孟買計畫」在9月淨灘日發起公民行動,清理河岸垃圾。照片來源:「孟買計畫」臉書

時裝、飯店、快時尚 正在改變

永續發展運動也正在改變時裝業的運作方式。在印度,時裝業2022年產值將達到593億美元,幾乎追上英國的650億美元,成為世界第六時裝業大國。孟買的新銳設計師決心使永續發展成為時尚,並提供消費者供應鏈相關知識,向年輕、更具公共意識的閱聽眾強調印度的悠久工藝歷史,這些人也越來越傾向拒絕「快時尚」。

Toile是該市Khar West區的一家環保精品店,因每次消費都捐款給慈善機構,並推廣本土生態產品而聞名。Doodlage是一個完全零廢棄物的品牌,將多餘的織物捐給各種非政府組織,包括為農村婦女製造可重複使用的衛生用品的薩馬潘基金會(Samarpan Foundation)。

畢業自倫敦時尚學院的莎漢妮(Karishma Shahani)創立「KaSha」品牌,用塑膠袋製作夾克,用吊燈零件製作珠寶,並用洋蔥袋製作全新織品。年輕的孟買人寇莎理(Apurva Kothari)創立電商品牌「No Nasties」,設計有機、非基改棉質服裝,幫助馬哈拉施特拉邦和附近安得拉邦的農民。前寶萊塢女星利用他的明星光環創立「Bhumika and Jyoti」,是印度第一家零浪費概念店。

孟買的飯店業也在發生變化。全球市場已經意識到,客人們也希望在飯店的體驗是環境友善的。全球最大酒店連鎖萬豪集團(Marriott International)宣布將在2020年底前在其物業中禁止使用塑膠備品。旅遊運營商「Cox and Kings India」對主要城市的5,000名千禧世代(20-35歲)進行調查,發現89%的人會根據其永續發展的實踐狀況選擇酒店。此外,接受調查的人中有92%的人也對「公益旅行」感興趣,像是有目標的旅行,非政府組織參訪,永續徒步旅行、遠足和鄉村旅行。

賽琪斯(Erin Zaikis)是印度非政府組織「Sundara Fund」的創始人,該基金會回收飯店用過的肥皂,融化並消毒以製造新的皂條。「Sundara Fund」目前全職僱用近40名當地女性,支付合理的工資,並指導他們為其他弱勢社區提供免費的衛生課程,並分發他們製作的回收物製品。

印度年輕一代的觀念已經改變,他們意識到對環境冷漠就是對健康、商業和生物多樣性的立即威脅,他們也可以很輕易地瞭解印度集體認同對於從宏觀層面改革的必要性。在他們的努力之下,改變似乎正在發生。持有印度最大能源、酒店和運輸業務的財團GVK宣布,10月2日起,賈特拉帕蒂·希瓦吉·馬哈拉傑國際機場100%零一次性塑膠,包括所有食品、飲料和零售點。

目前印度缺乏嚴格的國家法令,顯示政府也意識到企業和消費者利益之間存在鴻溝,印度人在對抗塑膠污染的同時打造全球創新空間的時機已經成熟。企業家從孟買的新世代就可以看到,環境污染者如果不為自己創造的污染負責,其業務將會越來越受到威脅。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林大利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