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專家談循環經濟 勿落入回收迷思 「最難的是政治問題」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聯合國專家談循環經濟 勿落入回收迷思 「最難的是政治問題」

2019台灣循環經濟系列報導

2019年11月27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報導

環保署日前舉行2019台灣循環高峰會,邀請聯合國環境總署國際資源小組共同主席波托契尼克(Janez Potočnik)來台分享國際推動循環經濟的趨勢,學者悲觀的看見資源正在面臨浩劫,但也樂觀的告訴大眾這是可以緩解的危機。

他說,要解決當前的困境,必須從根本去改變,而且要現在就開始,最關鍵的三個核心任務是:1. 企業銷售產品及服務的利潤,必須納入環境和健康的外部成本、2. 各國、各界對於永續發展目標需要真的達成共識、3. 國家治理要減少錯誤的補貼政策,轉向有利永續的補助上。

聯合國環境總署國際資源小組共同主席波托契尼克(Janez Potočnik)。孫文臨攝

聯合國環境總署國際資源小組共同主席波托契尼克(Janez Potočnik)。孫文臨攝

不過,波托契尼克強調,這些都做到了還是不夠,「不管在哪個國家推動循環經濟,最難的是政治問題,政治比科學更加困難。」

他說,技術問題可以解決、新的商業模式也已經出現,但錯誤的政治行動正在阻礙我們的改革,我們需要強而有力且切實的改變,但是許多既有的單位仍是短視近利,「經濟發展過去都用GDP來衡量,但更好的GDP卻沒辦法讓人民過更好的生活。」他認為,要翻轉過去看待經濟的方法,讓好的價值被看到。

循環重點不在於回收 聯合國專家:源頭減量、資源最大化更重要

根據聯合國統計,1970年代至今全球總人口翻倍成長,消耗的資源總量則增加了三倍,學者推估依照目前的趨勢,到了2050年全球的資源消耗量將會是現在的兩倍,隨著人口擴張與開發,地球天然資源的耗損正在加速。

波托契尼克坦言,資源有限可能是循環經濟轉型的關鍵,「我們看到荷蘭、台灣這樣的仰賴進口的小國積極推動循環經濟,而地大物博的中國與美國卻無甚作為。」他說,循環經濟的理念是要讓社會福祉與經濟發展可以持續成長,但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可以與其脫鉤,「這不只是回收,我們談循環經濟很常落入回收的迷思,但更重要的是減少資源的使用、拉長它的使用期限。」

波托契尼克也說,共享與租用是數位時代發展循環經濟的優勢,「我們買車,不是因為我們需要車而是需要交通工具,導致只有5%的車真正在使用,其他90%的車停在地下室。同樣的,我們買燈泡,不是因為我們需要燈泡,而是因為需要光,未來我們可以只買服務不買物質,買明亮、買交通,這樣一來業者自然會想辦法解省成本與資源消耗。」

(右起)經濟部次長曾文生、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Janez Potočnik。孫文臨攝

(右起)經濟部次長曾文生、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Janez Potočnik。孫文臨攝

此外,波托契尼克也表示,對產業太過仁慈反而扼殺了產業未來的永續發展,「傳統的經濟受限於自然資源的管理與運用,而循環經濟將讓資源價值最大化,對於產業有巨大利益。」他認為,現在是轉折的關鍵,政府應該讓願意即刻改變的企業能朝未來邁進,讓其他不願轉型的企業增加營運成本而被市場淘汰,如此一來才能面對眼前迫切的危機。

波托契尼克說,每當創新概念進入既有市場時,常會聽到企業反對說這個不能、那個不能,但其實他們只是不希望增加成本,「但外部成本的內部化非常重要,因為這些看似隱藏的成本其實是下一代或是我們的健保系統在支付,過去線性經濟讓利潤私有化、成本公眾化缺乏了公平正義,未來讓外部成本內部化,再生粒料的循環經濟就有競爭力。」

波托契尼克表示,循環經濟不是新的概念,而是最古老的概念,工業革命以前的人類跟大自然一直都是採用這樣的概念在存活,「如果同意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那物質循環就是我們的本能,如果你真的認為經濟數字比環境更重要,那你何不試著閉氣數錢看看。」

談到循環經濟面臨的挑戰

談到循環經濟的挑戰,Janez Potočnik引用愛因斯坦的名言:「政治比科學更困難」。孫文臨攝

作者

孫文臨

又名小鹿,經常把筆搬來搬去,喜歡潛水、爬山、旅行、音樂、文學、電影、煮咖哩、吃甜點...族繁不及備載。身而為人有點抱歉,也以鹿刻Luke為名寫字,努力辨識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