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4日
摘錄自2019年12月20日公視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市面上看到粉紅色的玫瑰鹽,被看作是高級的調味料。這些玫瑰鹽大多數是巴基斯坦來的,長期被印度用較便宜的價格收購來加工之後,再用較貴的價格賣出去大賺一筆。不過現在兩國關係緊張,巴基斯坦決定這錢要自己賺。
巴基斯坦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的餘脈,首都伊斯蘭瑪巴德以南約160公里處,有一處著名的鹽嶺山脈,市面上所看到的玫瑰鹽,大部分都來自這裡山底下的凱沃拉鹽礦。
這個鹽礦長約40公里,地下17層樓深,是世界第二大鹽礦,西元326年前被發現,後來到1872年英國殖民時期,才開始發展鹽礦內設施,進行開採,2011年開放一公里的觀光區域,美麗的玫瑰色每年吸引25萬遊客前來觀光。遊客說:「我不知道岩鹽能如此美麗,我以為地底下會蠻冷的,但他們說鹽礦裡的溫度是攝氏18度。」
不過,開採方式從19世紀到現在都沒變,仍是用人工爆破的方式,危險又沒效率。
這裡每年開採的玫瑰鹽原料,大部分都以低價出口到印度跟中國,每年出口量約40萬噸,獲利卻低於5千萬美金。巴基斯坦官員表示,利潤都被印度拿走了,印度把玫瑰鹽加工後,出口到歐美各國,最近幾個月來,幾千名用戶在推特上推文,說印度賣到歐美各國的玫瑰鹽,不旦價格昂貴,而且沒有標明產地,呼籲巴基斯坦政府,保護國家的珍貴資源。
印巴暫停雙邊貿易後,不少巴基斯坦出口商,開始購買機器,自己切割加工,製成鹽燈等不同產品,賣到世界各地,希望玫瑰鹽能代表巴基斯坦,成為巴基斯坦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