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瑙河三角洲生物圈保護區中間的劣化濕地旁,停著一輛老舊的軍用卡車和生鏽的白俄羅斯拖拉機。它們被匆忙地運到這裡,以免拆除蘇聯大壩的挖土機被一旁的淤泥淹沒。
1970年代,薩拉塔河和科吉爾尼克河上建造了11個土壩,當作通往該地區含水層的便道。
鳥類學家雅科夫列夫(Maxim Yakovlev)還記得,在修建這些大壩之前,當地的河流緩慢蜿蜒地穿過豐富的濕地生態系統。這些生態系統會在大雨後儲存、滯留和緩慢釋放水。雅科夫列夫說:「在蓋大壩之前,生態系統還正常運作,我們的土壤和植被健康許多。」
「我的祖父母告訴我,這裡的水有多與眾不同,在建造大壩之前,這裡有多少魚、鳥和其他生物,但水壩迅速破壞了生態系統。」他說。
根據國際濕地聯盟(Wetlands International)的資料,自1900年以來,全球約有64%的濕地消失,而自工業革命開始以來,近90%的濕地消失了。
歐洲野化基金會(Rewilding Europe)正在努力改善整個歐洲大陸的濕地,尤其是歐洲最大的濕地——多瑙河三角洲生態系統。多瑙河三角洲只有20%在烏克蘭境內,由於「瀕危地景計畫」的努力和由歐洲野化基金會與「歐洲除壩計畫」一起透過群眾募資募來的款項,烏克蘭境內比例正在增加。
雅科夫列夫解釋說:「少了大壩,之前的低地重新積水,淺水和蘆葦床成為許多瀕危魚類和鳥類的新產卵場和築巢地點。在摩爾多瓦上游,改善河水流量的工程已經展開,我們對此感到非常興奮。」
雅科夫列夫是歐洲野化基金會烏克蘭分會的生物學家和保育小組成員,該組織正在監督大壩拆除計畫,現已接近完成。雅科夫列夫說:「就在最近幾週,隨著第一座大壩被拆除,我們看到魚群回流和水獺重新建立領域。令人驚奇的是,大自然能如此迅速地恢復,她只需要你推一把。」
在保護區中心位置,距塔塔爾邦納里(Tatarbunary)約60英里的埃爾馬科夫島上,有另一個烏克蘭再野化計畫正在運作。生物學家正在研究大型植食動物的引入如何調節和改善濕地生態系統。
烏克蘭再野化團隊負責人納斯特倫科(Mykhailo Nesterenko)從船上指著海岸線。那裡有數十隻野生的波蘭原種馬,是今年稍早才重新引入島上的波蘭原生品系。納斯特倫科解釋:「這些大型植食動物將在埃爾馬科夫生態系統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很快就會把庫蘭驢等其他生物帶到島上。」
島上有一個木製的賞鳥平台可以觀察到成群的雁鴨和其他鳥類棲息,以及從擠滿青蛙的淺水區起飛。「觀景平台是夏天建的。從這裡,可以看到拆除部分水壩後發生了多大變化。」
島上還有17隻水牛和一頭剛出生的小牛。水牛站在100公尺外一棟建築物旁的木製貨車上嚼著乾草。這棟建築物即將開業迎接遊客。
納斯特倫科說,這些水牛是德國生態企業家米歇爾.雅各比(Michel Jacobi)送的禮物。他在烏克蘭喀爾巴阡地區庫斯特附近的農場飼養這些動物,並用水牛奶生產馬蘇里拉奶酪。這些水牛夏天搭船抵達,並且適應良好,冬天起給予額外的食物並被仔細地監視。
水牛雖然很溫馴,仍然能在野外生活,牠們的行為習慣將大幅改善濕地健康。納斯特倫科說,「這些動物是自然界最偉大的工程師,牠們會在灌木叢和蘆葦叢踩出許多水坑,成為昆蟲、兩棲動物和魚類的家。」
納斯特倫科對濕地的未來充滿希望,但他說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我們需要向曾遭受嚴重洪災的荷蘭人學習。他們懂水文學、濕地和大型植食動物的價值,對於在淺水低地世界中生存和發展很有經驗。整個世界都需要知道,否則我們將無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