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再添300公頃工業區 涉大林蒲遷村 「新材料循環園區」進環評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高雄再添300公頃工業區 涉大林蒲遷村 「新材料循環園區」進環評

2020年04月30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高雄市又要增加工業區。去(2019)年10月行政院核定的「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進入環評程序。位在大林蒲與既有填海造陸區上、面積達301公頃的「新材料循環園區」打著推動高雄市從重工業轉型的名號進入環評。因涉及大林蒲遷村,加上面積廣大,預期環境影響不少,昨(29日)環保署環評大會同意本案直接進入更嚴格的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

雖然不少環評委員期待「新材料循環園區」建立綠色循環經濟的典範,但規劃內容卻不見亮眼的新意。也有環評委員質疑,以這樣的規劃,如何說服高雄人再增加一個新工業區?

此外,該園區原本就預期會進入二階環評,打著日後再做環境調查的想法,現況生態調查資料極少,被批評態度輕忽。加上2萬人的大林蒲遷村爭議未落幕,「新材料循環園區」進程充滿變數。

12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出席說明高雄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的定位。攝影:陳文姿

真「新材料循環」還是掛名 ?委員期待具體典範

「新材料循環園區」位在高雄小港區,緊鄰臨海工業區與高雄港。預計開發面積301公頃,由大林蒲地區154公頃,加上既有的填海造陸區147公頃組成。希望將高雄從重工業產業轉型為永續循環產業。

開發單位工業局表示,「新材料循環園區」將結合臨海工業區資源鏈結,整合中鋼餘熱與爐石資源化利用,使用臨海污水廠再生水,引進中油五輕廠新材料創新研發專區成果,並規劃水、廢熱、廢棄物三大循環服務。

「新材料循環園區」預計引入三大產業,新材料151公頃占最大宗,循環輔助產業、循環服務產業分別10公頃、57公頃。新材料中又以化學原材料、肥料、塑橡膠原料等製造業為主。

對此,委員認為園區70%-80%仍是傳統產業,恐難說服高雄人在現有工業區外,再新增一個300多公頃的工業區。

11

經濟部工業局於高雄小港規劃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圖表來源:環評簡報

委員吳義林也提醒,過去很多汽電共生並非真正共生利用,不少是為了賣電卻增加使用燃煤與天然氣。園區要做汽電共生,就要提出有指標性的作法。

現場也有不少委員支持新循環園區的設立,希望建立新典範。連主席環保署署長張子敬都跳進來說「很期待」,甚至建議開發單位要展現企圖心。

張子敬表示,以水循環為例,不要用作澆灌、洗馬路,要盡可能循環使用;園區焚化爐做大一點,連帶幫忙高雄市處理事業廢棄物,還可增加電能;協助處理高科技用過溶劑,想辦法再利用,才能符合「新材料循環園區」之名。


大林蒲鮮明的聚落特色和隱藏聚落間的古井,述說著地悠久的歷史。攝影:李育琴

生態、社會爭議待二階環評釐清

進入二階環評後,會先進行「範疇界定」確認環境調查的項目後,經調查後產出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才會進行實質審查。

環評委員張學文批,環說書上只有半頁的生態資料,雖然開發單位回覆,進入二階後會有更詳盡的調查,卻顯示出對生態的的輕忽態度。

大林蒲遷村範圍124公頃,居民人口約2萬人,需遷村的規模是台灣歷來最大。直到今年2月,還在溝通過程。但開發單位以2016年民調指出,九成民眾贊成遷村,一成不贊成,指出多數人贊同遷村。對此,環委白子易提醒,不要忽略反對的一成。

高雄大林蒲遷村爭議仍待解。圖片來源:高雄市都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