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5日
摘錄自2020年5月24日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在香港,使用殺幼蟲油(簡稱蚊油)是防控蚊患、預防蚊子傳播疾病以保護人類健康的常用方法。港大研究發現,政府使用的防控蚊油會隨着降雨和地表徑流流入沿海海域,或會污染海洋環境,危害海洋生態。研究小組發現約6成、即9個採樣站點海水中的蚊油濃度對海洋生物會產生中度至高度的生態風險,其中吐露港水域有4個採樣點的蚊油水平超過安全值,值得關注;研究結果最近於國際學術期刊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中發表。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和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梁美儀的研究團隊,最近發表全球首個對蚊油毒性和生態風險的綜合評估。團隊從政府供應商處購買的蚊油,發現其成分類似石油,為脂肪烴混合物。石油可以令海洋生物窒息和產生毒性反應,導致魚類和鳥類死亡。
她續指,優化蚊油的使用,確保沿海水域蚊油的水平低於安全值,即0.29 mg/L,以減少其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楊韻怡認為政府還可以探索其他控制蚊蟲幼蟲的方法,例如在海洋環境中使用生物殺蟲劑,以更具可持續性和環保的殺生劑取代蚊油,以盡量減少對海洋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