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民主共和國外交官Tosi Mpanu Mpanu、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副主席Youba Sokona以及倫敦大學學院能源與發展政策教授、IPCC AR6主要作者Yacob Mulugetta投書氣候之家,主張再生能源迷你電網可以供電給衛生中心和灌溉系統,是貧窮國家因應未來傳染病大流行和氣候災難的關鍵。
疫情危機突顯各國牽一髮動全身的事實 各國也幾乎未能有效地應對
武漢肺炎衝擊全球政府和人民。它使衛生系統不堪負荷、影響最脆弱者的生命和生計、動盪金融市場,引發了石油和能源市場危機,嚴重破壞了經濟活動。
截至目前的影響仍相當深遠,但是對於許多國家和人民來說,最壞的狀況還沒發生。最貧窮、能力和資源最有限的國家將面臨最大的風險。
這場危機突顯全世界是多麼高度彼此相關,建立更具包容性、韌性和公平的經濟與社會有多重要。除了少數例外,這場大流行顯示,所有國家不論財富、能力、科技或基礎設施如何,都完全沒能準備好,迅速有效地以相當的規模因應危機。
政府,尤其是富裕國家的政府(如G7和G20集團成員),正在考慮各種復甦振興計畫,以利往後長期的經濟繁榮。但是,在灰色經濟主導的最低度開發國家(LDCs)中,因應措施仍將是雜亂無章,僅能集中心力在管理流行病造成的直接風險上。
該如何建立更具適應力的繁榮社會,武漢肺炎帶來許多重要的教訓:
- 大多數國家沒有建立適當的因應策略和系統來應對全球危機,最低度開發國家的運作能力更差;
- 政府因應疫情的振興投資,是走上真正以人為本和永續發展道路的機會;
- 對於極度貧窮的國家,需要在包容和團結的基礎上,透過全球合作來加以支持。
最低度開發國家透過「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倡議」尋求發展方式
因應危機的重要工具之一是能源,它是開發和保持衛生的關鍵因素。從高污染能源轉型乾淨能源一次滿足健康、能源、氣候和其他優先需求。化石燃料污染造成數百萬人死亡,並加劇呼吸系統疾病的影響。暖化對健康的影響亦是超乎想像。
能源供應模式更是重要。分散式、從需求出發的再生能源可以服務農村和市郊的衛生設施和系統,並且讓灌溉和耕耘作業更有效率,讓社區對健康風險和其他災難有更強的抵抗力,攸關經濟發展。
最低度開發國家指的是全世界最貧窮的47個國家,這些國家面臨著永續發展的重大結構性挑戰。為遵守《巴黎協定》、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及其國家發展優先事項,這些國家正在想辦法實現能源轉型,可作為貧窮國家和富裕國家的借鏡。
最低度開發國家透過其「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倡議(Renewable Energy and Energy Efficiency Initiative, REEEI)」,尋求對能源與開發採取更整合性的方法。這個方法有三個主要目標:
- 最低度開發國家所有公民2030年100%取得充足、可負擔、現代化和乾淨的能源,認識到取得能源是滿足公共衛生等所有需求的關鍵。
- 其次,力求2050年所有最低度開發國家中100%使用再生能源發電,以滿足其公民,社會服務和產業的所有需求,著重以人為本並能改善氣候變遷的低碳能源系統。
- 第三,2040年前全面採取最佳實踐和規劃來100%開發能效潛力。這反映了節約能源可以節省金錢,為其他重要目標釋放能源和資金。
最低度開發國家可跳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直接進入再生能源
幸運的是,太陽和風無處不在,大多數最低度開發國家都擁有豐富的太陽能、風能和其他再生能源。社區、合作社、小型農家、家庭、學校、醫院和大小企業都可以利用再生能源。
這些系統使許多消費者也能成為能源生產者。小規模農業是最低度開發國家的經濟支柱,並能透過當地可控的能源變得更具適應能力,乾淨能源可以驅動太陽能泵灌溉、製冷、加工和運輸。
當地生產、當地控制的能源可確保地方有乾淨的水可用,衛生中心和學校正常運作。分散式系統使人們可以遠端工作,在地化生產並更具適應能力,有助因應未來的傳染病大流行。從武漢肺炎的經驗可看出,分散式能源系統讓人們能夠根據當地社會需求和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電力。
透過REEEI,最低度開發國家可以跳過富裕國家高度集中和依賴化石燃料的能源模式,直接進入最新的能源型態。最低度開發國家可以從零開始建立適當的基礎設施,但富裕國家必須改造、退役和取消其絕大部分化石燃料投資。
更重要的是,這些貧窮國家的武肺後振興工作也應與《伊斯坦堡行動綱領》、《聯合國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和《巴黎協定》等國際協議中的優先事項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