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攜手荒野保護協會 AI「快篩」海洋廢棄物分布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工研院攜手荒野保護協會 AI「快篩」海洋廢棄物分布

2020年06月10日
摘錄自2020年6月10日聯合新聞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工研院AIdea人工智慧共創平台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提出「台灣海洋廢棄物預測」議題,運用AI人工智慧分析全台海岸121個測站的海洋廢棄物快篩調查數據,可精準掌握海洋廢棄物分布,為未來淨灘選址提供參考地點,並預測鄰近測站的海洋廢棄物分布狀況,使各測站的人力能適當調配。

工研院指出,相較於空氣污染、水質污染或廢棄物污染等,海洋廢棄物更不易找出污染源與污染區域之間的直接關聯。海岸邊的人造固體廢棄物因外觀、尺寸、重量、材質之間具有高度差異,相對於重金屬或農藥等化學污染,目前無法用單一檢測儀器或程序測量。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說,現行海洋廢棄物快篩調查抽樣方式,是以全台121個測站以人工目測方式回報海洋廢棄物的體積與分布。且海洋廢棄物分布極為不均,大半的海洋廢棄物都集中在10%的海岸,希望透過與工研院AIdea的合作,能靠AI人工智慧減少測站數量,政府或民間團體也可以針對污染嚴重的海岸加強淨灘,將人力資源調配更有效率,就能還給台灣大半的乾淨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