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科學園帶來上兆產值,近20萬員工,帶動新竹發展。面對竹科用地飽和,腹地狹小的科學之城如何迎向下一個15年?本月13日,內政部國土計畫審議會大會通過新竹市縣市國土計畫,確認新竹「以軟扶硬(軟體帶動硬體)」、增加住商的轉型路線。
軟體產業特色是空間少、產值高。確定「以軟扶硬」的新竹市不加入搶奪全國工業用地配額的行列,以不新增工業用地,成為各縣市國土計畫特例。
新增的住商除了提供產業所需的辦公空間、也可減緩園區員工往返竹縣居住的車潮。不過,城市發展時第一個被拿來開發的往往是都市計畫區內的農業土地,這一點新竹市幾乎沒有保留。
腹地狹小 科研量能高 新竹走向高產值產業
新竹市現有(2019年)人口44.8萬,在人口持續下滑趨勢中,歷年均持續正成長,預估2036年設籍人口達52萬人。
新竹陸域面積僅1萬公頃、海域則有3.8萬公頃。在腹地不足下,竹科製造大廠逐漸往南發展。新竹近年轉型重心放在36公頃的「竹科X」產業園區,打造軟體為核心的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以創1470億產值、2萬多個工作機會為目標。另香山、朝山等既有工業區傳統製造業則朝向產業升級。
新竹市人口、產業上下游與竹竹苗關係密切。竹科不少員工住在新竹縣,通勤往返導致交通壅塞。新竹市府解釋,新竹市過去十幾年沒有大型開發區,這次規劃頭前溪都市計畫,除了提供批發及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金融保險等三級產業空間,也可減少交通負荷。緩解交通瓶頸還有輕軌串聯、公共運輸等配套。
產業為重 都市農地僅留3公頃
新竹市府規劃到2036年新增工業用地計畫0公頃、住商用地139公頃、觀光用地6公頃。城市發展之餘,留下宜維護農地面積2813公頃。不過,市府規劃將都市計畫農業區全部挪作發展儲備用地,在小組審查時遭到質疑。
都市農業區(農業發展地區第5類、農5)雖然不是主要農糧生產區,但有就近提供都市糧食所需的關鍵角色。新竹市最後小幅調整,留下3.4公頃。
據2019年的清查作業,新竹市有197家未登記工廠。市府解釋,這些違章工廠零星、並無群聚情形,因此未規畫廠區以容納未登工廠遷廠,將循 《工輔法》加以輔導。
新竹市小組審查(2020.03.19):
新竹市進入縣市國土大會(2020.07.10):
大會審查:快速過關 刪尚未定案計畫
新竹市國土計畫在3月通過國土計畫審議會小組審查。7月大會審查時,市府擬再增加16公頃城鄉發展地區第2-3類(城2-3)以作為輕軌計畫機廠用地,但大會以該計畫仍在評估為由暫時刪除,其餘均通過審查。
新竹市都市發展處代理處長許志瑞說,新竹都市計畫發展率已近九成、腹地不足,科學園區的產業用地也不足,因此走向以軟體為重心的產業規劃。在自然空間上,新竹投入新竹左岸、漁人碼頭以及17公里海岸打造「微笑水岸」,為市民留下保育、觀光、休閒空間。
《國土法》規定,18縣市國土計畫須於明年4月底前完成公告。北部六縣市均已過關,預期進度可望提早。下一階段,就是依縣市國土計畫的規畫劃設每一塊土地的功能分區。
【追蹤縣市國土計畫】系列報導
- 追蹤「縣市國土計畫」 專題報導總整理 (18縣市專案小組報導彙整)
- QA一次看懂:你該知道的縣市國土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