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三期爭議10多年,2018年通過二階環評,各界以為紛爭終於畫下句點。然而,當地農民許金水、陳欽全、廖明田及公館里里長馮詠淮卻批評,中科承諾一再跳票、環保署說一套做一套,放任中科排擠農業用水、后里居民的罹癌死亡率居高不下。
許金水抱著自己種的稻子來到法院前,「農田灌溉水源愈來愈少,稻子要等五天半才能灌溉八小時,天氣這麼熱,很多都被曬死。」原告在律師團的協助下向環保署提起行政訴訟,今(15日)首度開庭。中科三期環評案爭議15年來,三度面臨訴訟爭端。
中科三期后里園區爭議未解 15年來三度環評、三度訴訟
中部科學園區第三期后里園區,占地112公頃,開發計畫於2006年通過環評後動工,居民及環保團體認為環評審查不完備,因此提起行政訴訟,最高行政法院於2008年判決撤銷原環評結論,成為我國環評史上第一件審查結論遭撤銷的案子。
環保署隨後又倉促第二次通過環評,居民與環保團體因此再提起訴訟,最終在高等行政法院勸諭下,經過多次的協商與折衝才於2014年達成訴訟上的和解,環保署撤銷原環評結論、「環境權保障基金會」誕生,本案也進入二階環評,並於2018年審查通過,讓茂德與友達等國內電子業大廠生產線沒有中斷。
然而,環評通過後三年多,許金水批評,中科的承諾一再跳票、環保署也是講一套做一套,當初爭議嚴重的排擠農業用水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我從民國75年開始種稻,當時的水源充足不曾缺水,但從93年開始,中科來了以後,農業灌溉用水一年比一年減少。」
許金水說,中科七星園區不僅每年取水至少2萬5000噸,不足時還可以追加調度農業用水1萬8000噸,「相較之下,我們的稻田每五天半才能輪流灌溉8個小時,這麼熱的天氣,稻子根本都被曬死。」農民血本無歸,他們也沒有賠償。
花農陳欽全則說,后里地區夏天灌溉稻田,冬季時值花卉生長重要的季節,中科卻跟水利會簽訂冬季時第三期水權調撥,導致許多花農缺水無法灌溉,「后里是台灣重要的花卉產地,花卉是高經濟作物,前一年就要投資很多成本先跟國外預定種苗,現在隨時都有缺水的風險,根本就沒人敢種。」
中科三期律師團召集人邱瑛琦指出,本案環評書上雖稱「先滿足既有農田灌溉需求,再供應園區所需」,但卻從未調查農民所需用水為何,也沒有揭露當地從2003年以後,灌溉水已經不足的事實,「這樣的承諾缺乏基礎資料,應撤銷環評結論。」
環評水資源、健康風險評估兩大疑點 律師團訴求撤銷二階環評結論
此外,邱瑛琦也指出,本案另一個重大爭點在於健康風險評估,中科三期環評過程中使用包含「4-甲基-2-戊酮」、「異丙苯」等危害性化學物質,但卻以查不到資料為由,直接當作其致癌因素為0,沒有納入健康風險評估中,未完整評估中科三期對居民健康風險影響。
中科三期律師團律師許文懷也表示,環評的健康風險稱查不到資料,但律師上網找都能找到,美國已經有這些化學物質的相關數據,「健康風險評估中除了有三種特定物質致癌率的缺漏外,也沒有評估『意外洩漏可能產生的排放量」』,顯有不足之處。」
后里的鄰近地區已經有多重污染,包含后里焚化爐、正隆紙廠及豐興鋼鐵等,許文懷指出,2002年起后里居民肝癌、胃癌、乳房癌的發生率高於全國民軍的1.5倍到4倍,「但環評書中對於既存污染源、較高的癌症與死亡率皆未考量。」
公館里里長馮詠淮就說,環評不能只是審查園區內的污染,應該考量整個地區疊加污染,「我們自己調查后里地區有65%的人死於癌症,這其中又有三分之一都是肺腺癌」他說,「我是個不抽菸的人,卻在2018年得到了肺腺癌。」
馮詠淮強調,沒有反對中科來,而且中科也已經存在10多年了,「產業發展可以帶動地方繁榮,但是我們不希望犧牲農業、不要犧牲居民的健康。」
對此,環保署的委任律師回應,環評已有討論相關議題,「以農業用水為例,在環評審查已要求建立了用水管控機制,納入農民共同協調。」他認為,中科三期的環評案已經紛紛擾擾了10多年,走過抗爭、訴訟也已和解,「也因為和解才成立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希望原告能尋求訴訟外的解決方法。」最後法官裁定本案於8月26日擇期再開庭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