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焚化爐過剩了嗎? 數據預測上海回收模式的垃圾經濟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中國焚化爐過剩了嗎? 數據預測上海回收模式的垃圾經濟

2020年08月20日
文:莎拉・夏皮羅・本岑(丹麥技術大學博士)
在中國,一些省份可能在垃圾焚燒的方面投資過多,而忽視了改善垃圾分類和回收。

貴州省一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站。圖片來源:Alamy

中國的「生態文明」理念得到了最高領導層的支持。生態文明的理念包括資源的有效利用、減少垃圾、以及循環利用等。要實現這些目標,就需要在對垃圾處理能力進行投資時,更及時、精心地加以規劃。

過去十年,中國為了應對生活和工業垃圾的大量增加,在垃圾焚燒方面投入巨大資源。 2018年的最新政府數據顯示,收集垃圾的處置率達到99%,而這一數字在十年前僅為67%。

然而,未來幾年將有更多的城市效仿上海,對生活垃圾進行強制分類。預計這將減少對混合垃圾的處理需求。我們的研究表明,這些分類方案應該成為各省規劃新垃圾處理能力時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數據來自統計年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20)

 

在我們最近的論文《中國能源部門可利用的廢物——2050年各省預期》中,我和合著者將計算測量經濟學模型與政策分析的相互結合,預測中國各省垃圾收集的構成、數量以及未來變化趨勢。

針對混合垃圾和經過分類的廚餘垃圾,該文提出了幾種方案。基本方案利用歷史趨勢預測不同省份未來的垃圾數量。替代方案將廚餘垃圾分類和增加回收考慮在內。

預測重點關注的是用於生產能源的垃圾,而且只包括通過官方管道收集的垃圾,並非所有產生的垃圾。在中國,非官方部門處理的垃圾佔總量的約1/4。不過,隨著官方系統收集和處理的可回收物增加,這一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

我們預計,到2030年和2050年廚餘垃圾分類率將分別達到39%和57%

研究結果顯示,在短期內包括安徽、天津和浙江在內的幾個省市,可能存在新建焚燒能力投資過剩的風險,因為混合垃圾的規劃處理能力超過了預期產生數量。

即使在沒有對廚餘垃圾進行分類、也沒有加大力度將可回收垃圾從混合垃圾中分離出去的情況下,這些研究發現也站得住腳。如果去年在上海實施的垃圾分類方案,能夠成功推廣到其他城市,那麼幾個省份的城市混合固體垃圾最早今年就會減少。

當然,通過改變人們的行為來改善垃圾分類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上海方案之所以成功,關鍵在於廣泛推動落實該方案,從而在很短時間內就對大量的可回收物和有機垃圾進行了分類。

這樣的力度不太可能在全國推廣。然而我們基於垃圾分類力度比上海保守的假設做出估計,到2030年和2050年廚餘垃圾分類率將分別達到39%和57%,也就是6100萬噸和1.09億噸。

這些垃圾應該得到妥善的處理,例如在厭氧消化池中生成沼氣和肥料。產生的氣體可以燃燒或升級為可用於能源系統的合格天然氣。廚餘垃圾分類還可以提高混合垃圾處理效率。中國城市固體垃圾的能量值通常太低,無法在焚化爐燃燒,因此必須添加燃料,通常是煤。我們的研究發現,將廚餘垃圾從混合垃圾中分離有助於它們的自持燃燒,並且可以在大約5年內減少甚至不再需要添加煤炭助燃。

 

中國大舉投資建設城市固體垃圾焚化爐,將大大減少垃圾掩埋的需求。然而,通往生態文明的道路遠比這更為寬廣,還有減少垃圾、垃圾分類和提高效率等其他選項。

垃圾處理規劃應與這些目標相一致,避免在焚燒能力等方面過度投資。大量投資垃圾焚化爐的趨勢如果繼續下去,可能會阻礙生態文明的發展,因為利用現有處理能力,將比改變做法以及投資分類和回收設施更加「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