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是百花開,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不知不覺哼著歌,看著從上方層層落下的藤蔓,頭頂上結了各種白色、綠色、紫色、碧藍色的果實,非常顯眼地掛在眼前。
這次要來介紹的,就是很常見但好像又不太認識它的漢氏山葡萄。一開始注意到漢氏山葡萄,目光並不是被這植物本身吸引,而是因為總可以在這株植物上看到各種小昆蟲們的出沒,後來查了一下才知道,漢氏山葡萄可擁有好人緣了,它是許多天蛾幼蟲,如:斜綠天蛾、藏斜紋天蛾……等等的食草之一,難怪常常可以在這種藤本植物上找到蛾類的幼蟲。
漢氏山葡萄的花期為4到8月,現在雖然9月了,但仍可看到一些花。花與葉對生,為聚繖花序,呈淡黃色或綠色,花瓣五枚且花盤直立。可別輕看這一叢叢小小的花朵,漢氏山葡萄的花序具有腺杯,因此常常能引來許多蝴蝶、蜜蜂前來吸食花蜜,是野外的蜜源植物之一。想當然的,偷偷躲在花朵上等待獵物上門的蜘蛛也很普遍。所以,想要觀察小昆蟲,或者是這些小小生態食物鏈的話,漢氏山葡萄是很好的選擇唷!
現在正是同時可以觀察到期開花跟結果的季節,許多人只要聽到「葡萄」兩個字,就會覺得應該可以吃吧?漢氏山葡萄的果實為漿果,雖然看似漂亮卻是有毒的,誤食果實可能會造成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現場實際觀察,也沒有發現昆蟲啃食。成串的果實最初為淡綠色,接著逐漸轉白,在成熟後轉為淡紫色、紫色、碧藍色,表面有斑點,彷彿本身就是調色盤一樣,同一株植物,卻有著繽紛的色彩,剝開果實來看,成熟的漿果內有1~3粒種子。
漢氏山葡萄是多年生蔓性藤本,為台灣原生種,分類上屬於葡萄科、山葡萄屬,英文又叫Taiwan Wild Grape,也就是台灣野葡萄,算是相當常見的攀爬性植物,不論是平地還低海拔山區,都可見到整串果實出現。仔細觀察它的的葉子,單葉互生具葉柄,葉面光滑,葉緣有粗鋸齒狀, 葉緣長有3到5不等的淺裂;最有趣的應該是它的枝條粗壯,且具有二叉狀卷鬚生長在葉柄的側邊,卷鬚能纏繞住其他植物,再繼續往外擴散與延伸,搶奪陽光這項重要資源,這點也與其他科的卷鬚植物不同。
因此在山區與路邊,常常可以見其像瀑布般一整片出現。葉子如迷你的葡萄葉非常可愛,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會將其當作是觀賞植物或圍籬使用,除了可愛美觀外,也有很好的遮蔭功效。
也許你不一定對植物有直接的興趣,但有時候先從認識周邊的植物開始,就像是認識了自然界中的寶可夢,會一種串連著另一個生物。以漢氏山葡萄來說,它同時是許多蛾類的食草,在開花以後,採蜜大隊也開始出現,接著狩獵者當然也不會錯過,所以每次停下來觀察它,有趣的新故事等著我們發現!
並非所有花朵都能產蜜,而蜜源植物則是依靠它的甜蜜來新吸引昆蟲為其授粉。因此,我們統稱能提供花蜜或花粉的植物為蜜源植物。這類植物通常具有一些特性,如花小量多、花絮密集平展且容易停棲、鮮豔的花瓣,或者具有特殊的蜜味、含有植物鹼等等,用來當作吸引昆蟲上門幫其授粉的手段,而當植物的花粉成功受精後,許多蜜源植物的花蜜分泌也會隨之結束。某些入侵性植物因為花期長,常被引進作為觀賞植物、綠化造景,或是招蜂引蝶等功能,例如四處可見的馬纓丹、小花蔓澤蘭、大花咸豐草……等,但這些強勢的入侵性植物不僅占據了原生植物生長的空間,也瓜分了原生植物可享有的傳花授粉服務,因此,入侵性植物的移除成為生態保育的必要課題。
中文名:漢氏山葡萄(台灣原生種)
別名:冷飯藤、大本山葡萄、大葡萄
科名:葡萄科
學名: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
分佈:台灣全境平野、山區灌叢中。
特徵:
- 葉互生具葉柄,葉具紙質,淺裂,葉基心形、圓形或近截形,葉尖漸尖或突尖形。
- 葉緣為有小銳尖的粗鋸齒,上面深綠色,光滑,下面稍淡,脈上疏被短柔毛。
- 木質藤本,枝條粗壯具皮孔,嫩枝被柔毛;具有二叉狀卷鬚。
- 果實為漿果、球形,初呈綠白色,其後變淡紫,最終變成碧藍色,表面生斑點,內有種子1~3粒。
- 花序為聚繖花序,雄蕊5枚,短小,與花瓣對生,花期5~8月。
生態:多年生蔓性藤本,為多種天蛾的食草。
※ 本文由自然谷團隊提供,原刊載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官網。
參考資料
-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漢氏山葡萄
- 台灣原生植物保育協會-漢氏山葡萄
- 認識植物-漢氏山葡萄
- 《細說台灣原生植物-北台灣》陳文彬
- 《有毒植物》鄭元春
- 《蝴蝶食草圖鑑》林有義、林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