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盟20系列講座】淡水河今昔變遷20年 | 環境資訊中心

【綠盟20系列講座】淡水河今昔變遷20年

1998年,一群年輕人循著淡水河地圖,展開一場環境調查之旅,從淡水河的下游到上游,在酷熱盛夏、揮汗如雨的旅程,眼前是一幕幕熟悉而又遙遠的破碎景象,這是我們賴以依存的生命之河?新店溪香魚迷航、大漢溪垃圾倒影、基隆河紅蟲活躍、淡水河口水筆仔孤立凋零,而人也在其中疏離沈默,這一場「淡水河的初體驗」,不止體驗了淡水河,也走訪了這個流域相生的草根環境議題現場。
    
當時的會長李永展老師從城鄉規劃、永續發展的專業角度出發,協助團隊共同出版了一本田野紮實的環境書籍「淡水河破碎地圖」,而當時參加的年輕學子、志工帶著環境意識,逐漸走入了台灣社會,選擇了記者、學者、環運工作者等等不同位置,成為改造環境的力量。
    
當年活動策劃人之一的陳建志,從1992年大學時開始參加淡水河關懷活動,多年來持續關心淡水河,號召社大與環團組成淡水河守護聯盟,提出清淨河川的呼籲與倡議,至今也持續以單車、划船等方式結合環境教育,帶領學員觀察淡水河流域的變化。而當年曾參與相關議題調查的年輕學子張岱屏,如今是資深的環境記者,持續製作關於河川各種面向的專題,為台灣環境寫歷史。我們特別邀請三位講者回顧過往淡水河的發展史,提供不同的經驗與視角,並分享其專業觀察,淡水河從二十年前到現在,到底改變了什麼?經過多年的整治,沿岸的垃圾山大多已被清除,生態漸漸恢復、河裡魚種增加,但人們已經找到了與自然和解的方式嗎?在20年後的現在,我們還該為淡水河做些什麼?

講座報名網址:https://neti.cc/ovzNxmK

講者簡介:

  • 陳建志

從雲林到台北念淡江大學,大二下因參加學校的環保展策畫人員徵選,開始踏上環保關懷的領域,畢業後投入環境運動,參與能源、河川整治議題,推動垃圾政策翻轉,倡議停止更多預計興建的焚化廠計畫。近年則推動單車生活化與友善單車環境,並關懷水圳埤塘湧泉的活化,以及河川水資源永續性的議題。現於社區大學擔任環境領域講師,帶領單車、河川生態等主題課程,白天仍進行環保專案的推動/研究或參與相關的考評與演講導覽。曾任台灣永續聯盟秘書長、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理事、河川小組召集人、中華民國島嶼愛鄉協會理事,於北北桃雲四縣市社大開設守護河川與單車走讀課程,致力於推廣環境教育。

  • 李永展  

現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城鎮之心工程計畫」中央委員、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審查委員、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常務理事。曾任桃園縣城鄉發展局長、桃園市副市長、文化大學教授、政治大學教授、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區域計畫委員、環保署環境教育認證小組委員,以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 張岱屏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畢業,長期關注原住民與環境議題。2000年進入公共電視擔任我們的島節目企劃至今,走過台灣深山野徑,仍覺有太多荒野有待探尋。作品「德國生態系列報導」獲得【第五屆卓越新聞獎電視類國際新聞報導獎】,「水患系列報導—遠離水中央、淹沒溪望」、「邁向西雅圖生態城市系列報導」分別獲【第七屆卓越新聞獎電視類新聞採訪報導獎入圍】、【第八屆卓越新聞獎電視類國際新聞報導獎入圍】。

活動日期: 
2020-10-07(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