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1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協同優力國際股份有限公司40位員工,來到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天溪園生態教育中心,進行為期半日的生態工作假期。天溪園位處陽明山內雙溪上游,曾是採煤的礦場,現在仍能見到不少當時留下的遺跡,產業道路入口的「萬山商店」也是早年採煤工人時常光顧的店鋪,現在仍有在營業。
走在步道間、頭頂不時傳來大冠鷲的叫聲,與道路旁溪流和瀑布的水流聲。天溪園地理位置獨特,因冬季受東北季風吹拂,氣候較為潮濕寒冷,石磚上也佈滿著青苔,導覽志工因此特地交代大家在進入前,到活動中心拿取一人一隻的天然竹製登山杖。
園區內能見到只生長於東北部地區的代表性植物雙扇蕨,擁有所謂「東北季風林的特色」。也因緯度較高,而有所謂的「北降現象」,能見到原本分佈於更高海拔的植物,如台灣樹參。園區內也不乏筆筒樹、咬人貓等喜好潮濕的常見植物。
道路旁更可以看到有名的「七葉一支花」與台灣原生的食蟲植物「小毛氈苔」,毛氈苔特化的捕蟲葉上佈滿黏液,能捕捉誤入的小昆蟲成為一份佳餚,小巧可愛的模樣讓志工紛紛拿起手上的相機拍下難得的回憶。
本次來到天溪園的目的地,是協助移除園區內的外來種植物「巴西水竹葉」(Tradescantia Fluminensis Vell.),巴西水竹葉原產於南美洲,台灣引進栽培後逸出成為歸化植物,近年族群量越來越龐大,已確定有侵略性。
經志工解說,大家才發現原來許多散生於林下的雜草,就是此次要移除的巴西水竹葉,甚至是連沒什麼土壤的石縫間也能生長。巴西水竹葉繁殖能力極強,能從節間處長出不定根,因此拔除時需要小心翼翼的將枝條全部拉起,若是不小心斷裂,只怕殘存的部分會繼續生長,移除完後更需謹慎處理,以免移動時反而讓巴西水竹葉擴散到其他區域。
雖然僅僅是半日的活動,但志工們仍十分投入,儘管時間已到,仍有許多人動作遲遲不停,只盼再多盡一份心力,也有志工不禁感嘆的確是怎麼移除也除不盡。
最後在天溪園保育志工們的帶領下,大家將拔下的巴西水竹葉集中堆放於塑膠布上,並覆蓋上黑布,讓其隔絕土壤與陽光的照射,使其無法向下紮跟吸收水分,也無法行光合作用。
待其自然腐爛後,園區可以再作為肥料使用。希望天溪園能順利控制巴西水竹葉的擴散,也祝參加者們有機會時再次來訪,探索者裡清幽涼爽的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