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友響應支持 英國人因疫情滯台 意外促淡水河「川廢」清除行動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船友響應支持 英國人因疫情滯台 意外促淡水河「川廢」清除行動

2020年10月30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許祖菱 新北報導

關渡大橋附近淡水河上,多艘木作手划船悠悠而過,仔細一看,船上卻是堆滿一包又一包的垃圾。原來,這是一群船友發起的例行性撿垃圾行動。

民間帆船玩家,自主發起清潔淡水河的活動。許祖菱攝
民間帆船玩家,自主發起清潔淡水河的活動。許祖菱攝

過去兩個月,這群原本在木作船藝工坊上課的愛船同好,每週固定聚集在竹圍捷運站附近河岸「划船」撿拾卡在紅樹林間的河川廢棄物。撿回來的垃圾各式各樣,從最常見的塑膠袋、寶特瓶,到大型家用廢棄物如棉被、廚餘桶都有。

淡水河關渡紅樹林內卡垃圾  成海洋廢棄物來源之一

帆船玩家陳明忠表示,淡水河上游沖下來的垃圾多匯集在關渡至淡水一段,隨著出海口潮汐漲退,兩側的紅樹林「就像是漁網」,許多固態廢棄物因此卡在紅樹林枝葉間。

陳明忠說,每次撿不到2小時,就能搜集到20多袋大包垃圾,「根本撿都撿不完」。

志工正在撿拾卡在河岸邊垃圾,當中有大型塑膠桶。許祖菱攝
民間帆船玩家,自主發起清潔淡水河的活動。許祖菱攝

無獨有偶,本月5日公布的一份調查發現,242公里長的淡水河,至少累積18萬公升的廢棄物。且高達90%的垃圾集中在9%的河段上,當中又以關渡、蘆洲、汐止段垃圾最多。這份全台第一份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由環保團體荒野保護協會所發布,證實「川廢」(河川廢棄物)是海廢的重要來源之一。

疫情後滯台的英國船友 挽起袖子清除淡水河垃圾

這群自稱「業餘清潔員」的志工多是退休人士,他們過去是鞋廠老闆、武術老師、財務專員、製船業者,因為喜歡玩船而在竹圍附近的船藝工坊結識。儘管先前划船時,就不時會幫忙撿拾垃圾,但最近一名英國帆船玩家的自願撿垃圾行動,才讓他們下決定要動員船友,號召清除淡水河垃圾。

英國帆船玩家洛伊(Peter Lowe)每年1至4月都會來台灣探望兒子,但今年碰上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原訂班機遭到取消,他決定延簽留在台灣。

家住竹圍的Peter,某天在淡水河邊散步時,發現河畔有木製手划船與獨木舟,喜愛划船的Peter四處打聽,最後與船藝工坊的陳明忠等人結識,並在4月買下一艘白色小船。

Peter買下原本要報廢的木船,經維修過後繼續使用。許祖菱攝
Peter買下原本要報廢的木船,經維修過後繼續使用。許祖菱攝

陳明忠說:「今年8月,我們看到Peter划著船回來,船上還多了一堆垃圾,我們嚇了一跳。原來他划船時發現淡水河有很多垃圾,於是把這些垃圾撿了回來。」

陳明忠表示,原本以為Peter只是一時興起,沒有特別在意,沒想到之後他每天划船出去都會撿垃圾回來,「我們開始覺得很慚愧,怎麼讓一個外國人來打掃這裡的環境,讓我們來享用,我就把這件事情跟我們一些玩船的朋友講,大家就發起了像今天一樣的活動。」

在家鄉撿垃圾 來台灣做一樣的事 因為「我們現在人在這裡」

陳明忠說,目前有約20名會划船的清潔志工,每週會花2到3天,划著手划船、獨木舟或駕駛舢舨,從竹圍出發沿著河岸紅樹林撿垃圾。

Peter表示,他在家鄉英國威爾斯的河岸同樣會撿拾垃圾,英國河岸的垃圾雖然比台灣少,但海水每天仍會把許多海洋垃圾沖到岸上。

Peter說,他發現淡水河河床上充滿塑膠廢棄物,台北前幾週下大雨,他也發現淡水河上漂浮大量死魚、垃圾,「我們現在人在這裡,我們應該立刻做些什麼。」


Peter每天划船出去都會撿垃圾回來,感動其他船友。許祖菱攝


如今,每週固定有20多名志工從竹圍出發,沿著河岸紅樹林撿垃圾。許祖菱攝

市區垃圾流入上水道  大雨後沿淡水河沖向海洋 

被問到淡水河撿到什麼垃圾最多?陳明忠回應,志工發現的有機廢棄物有木棍、樹葉、死魚,這些垃圾會自己腐爛回歸大自然,最怕的是塑膠類廢棄物,千年萬年都不爛,「我們撿到的垃圾大部分都是塑膠類、保麗龍,還有一些家庭廢棄物」。


陳明忠(左)拉回滿載廢棄物的木船。許祖菱攝

陳明忠說,體積小的垃圾如寶特瓶可能是民眾無心丟棄,大型的垃圾卻可能是有心人故意丟棄,最後流入河川,「垃圾車不收那些體積很龐大的垃圾,民眾為了貪小便宜就隨便亂丟,下雨之後不知不覺就會流下來,背包、枕頭、棉被之類的什麼都有。」

陳明忠提到,城市排水系統分成上水道、下水道,民眾常見的明溝(無遮蓋的下水道)屬於上水道,會搜集雨水排進河川;下水道則會搜集家庭浴廁、廚房排水,集中送到八里污水處理廠後排到海洋。

「下水道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上水道。」陳明忠說:「你今天如果在台北市的中山北路,不小心一個塑膠袋流到水溝裡面,下了水溝蓋之後,接著整個台北盆地的每個地方,只要有這種情形,那個固體垃圾就會從關渡出去。」

參與行動的志工、服飾店業者楊林表示,她常撿到或大或小的保麗龍廢棄物,這些保麗龍或塑膠袋的碎屑很容易被河魚誤食,進入食物鏈中。

楊林認為,政府應該仿照一次性塑膠餐具禁令,立法管制保麗龍使用,保麗龍太便宜、太容易取得,許多釣魚人士使用保麗龍箱後任意丟棄,造成垃圾問題。


淡水河岸的垃圾無奇不有,從最常見的塑膠袋、寶特瓶,到大型家用廢棄物如棉被、廚餘桶都有。許祖菱攝

划獨木舟撿垃圾門檻高 盼有更多愛船人士加入

參與行動的志工、陽明海運船長莊學偉表示,划獨木舟撿垃圾是這段淡水河河段的獨特活動,因為划獨木舟移動有其危險性,要擁有自己的獨木舟也是一道門檻,這不像淨灘活動,民眾走到海邊就能參加。

莊學偉說:「在紅樹林的垃圾,一般人不划獨木舟絕對撿不到。」

陳明忠也期盼,未來有更多愛船人士能加入他們清除河岸垃圾的行列。陳明忠說,政府看淡水河可能覺得很乾淨,但是從玩船人士視角觀看淡水河則不然,除了教育下一代環保觀念外,現在他們能做的,只有盡量多撿垃圾,否則這些垃圾流出去淡水河,就會變成國際海洋問題。

 

作者

許祖菱

傳播科系畢業後曾任新聞外電編譯、採訪編輯、自由影像工作者,現任職專注綠電與碳權趨勢的國際媒體平台《RECCESSARY》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