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林的」與原民化敵為友 狩獵、林下經濟都可共管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姓林的」與原民化敵為友 狩獵、林下經濟都可共管

【當部落傳統遇上現代治理:原民狩獵自主管理專題】

2020年11月06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賴品瑀 嘉義報導

本週2至4日原民狩獵團體舉辦第三屆「獵人大會」,除各地狩獵團體,各地林管處、學術團隊也共同參與,為朝向自主管理狩獵的目標進行討論,準備以政府與狩獵團體簽訂「行政契約」的共管機制,尋求傳承原民傳統狩獵文化,並結合科學管理生態資源。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更親自到場,宣告不僅是狩獵,林下經濟、森林副產物利用產業化與生態文化旅遊等,都可望以行政契約與原民合作。此舉不但是返還原民傳統文化與自然資源權利,也將是分享權力、分擔責任共同守護山林資源的開始。

林華慶與嘉義林管處處長張岱與部落族人。
第三屆「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獵人大會」本週落幕,林務局局長林華慶(右)、嘉義林管處處長張岱(中)與部落族人都參與。攝影:鄭雅云。

林華慶一再自嘲「姓林的」,面對過去林務局在原民口中的罵名,在狩獵、採集行為與土地使用的衝突,讓原民對林務局往往是厭惡、對立心態。林華慶表示,過去林務局承接日本時代的林班地,職責便是以公權力維護國有林森資產,但國家法制的確忽略了原民生活的主體性,但近年已在理解、尊重下,逐步展開原民自然資源權利的回復,盼雙方漸能化敵為友。因為雙方其實擁有共通的核心理念「永續山林」。

自主管理有法源,除罪化下一步——永續多元的森林產業

林務局於今年8月1日原住民日提出新版共管機制要點,將過去由各地林管處主導的共管機制,轉變為原民部落、團體也可為發起主體,更增加行政契約一途,提供政府以行政委託落實部落自主管理的法源依據。

未來不只是狩獵,林產物採取、生態旅遊、動植物監測、森林保護等,也都可以循行政契約一途進行公私合作。

林產物採取行為已在今年修法完成除罪化,林華慶表示,除了除罪化更盼原鄉進一步積極妥善運用森林資源,發展永續多元森林產業。2019年林務局開始推動「林下經濟」政策,在維護森林的前提下,鼓勵民間運用森林資源,發展多元綠色產業,將利用從採野菜的直接食用,加值為飲品、美容品、工藝、園藝植物等微型產業。首波開放了林下養蜂、金線蓮、段木香菇木耳等,也正在研擬後續納入羊奶頭、山茶、咖啡等作物的種植。


2019年林務局開始推動「林下經濟」,圖為安置在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林地的蜂箱。圖片來源:林試所

例苗栗賽夏族於2018年簽訂夥伴關係、後續成立共管平台、勞動合作社,目前森林蜜、森林療癒之旅都已做出口碑,也讓部落有穩定收入。

林華慶指出,此政策雖不限於原民身份,但林務局對原鄉寄予厚望,將輔導原民部落重拾民族植物傳統智識,結合科技開發創新農林產品,以提振部落經濟。

文化生態旅遊、專屬導覽權 「原民保護區」呼之欲出

原保地多元林業發展,也將從過往的20年造林獎勵、禁伐補償,朝向進一步合作經營管理計畫,林務局推動林業永續多元輔導方案,除了造林之外,生產優質林木、林下經濟與副產物、觀光林場、森林療癒等產業也都將得到輔導與獎勵。

此外,國家森林遊樂區、國家步道國有林班地、甚至野生動物保護區與自然保育區,也將與原民部落合作,發展文化生態旅遊。林務局協助盤點場域整備與生態解說培力,未來部落將擁有專屬導覽權,進行自主接待。

林華慶更透露,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現正準備劃設為「七彩湖野生動物保護區」,由於亦為布農族傳統領域,目前與當地部落的討論中,不僅名稱也將尊重族人的意見來命名,更納入部落的利用狀況、文化、禁忌等,將朝向原住民當家治理的「原民保護區」來設計。

「文化是從土地長出來的,管土地的就要幫忙保存文化。」林華慶表示,基於這樣的理念,因此林務局願意積極協助原民部落復振文化、分享傳統山林智識,盼未來以傳統文化為基底,而有創新的山林產業發展。


丹大林道、七彩湖深具旅遊魅力,可望開啟共管第一步。圖片來源:南投林管處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