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政府銳意推翻前朝政策,引發不少爭議。不過3月7日卻有多位兩黨議員意見一致,呼籲停止殺死45萬隻橫斑林鴞(Barred Owl,Strix vaira)的移除計畫。
移除橫斑林鴞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原生的斑點林鴞(Spotted Owl,Strix occidentalis),支持人士認為橫斑林鴞是「外來種」,如沒有人為介入,斑點林鴞可能步上滅絕之路。反對人士則批,這種做法無法達成目的,而且花費可能高達13億美元。
春天將執行 議員齊喊卡
橫斑林鴞和斑點林鴞其實都是美國原生種的貓頭鷹,前者主要分布於美國東岸,而後者是在美國西部太平洋沿岸。斑點林鴞又分為北方斑點林鴞(Strix occidentalis caurina)和加州斑點林鴞(Strix occidentalis occidentalis)兩個亞種。
橫斑林鴞在美東的棲地因人為開發而減少,開始向美西擴張,1970年代開始現蹤於美西太平洋沿岸,擠壓到當地斑點林鴞的生存空間。於是,前總統拜登時期,魚類暨野生動物管理局(FWS)提出「橫斑林鴞移除計畫」。當時爭議性極大,不少團體反對,最後在2024年8月定案,預計今年春天開始執行。
為避免誤殺要保護的貓頭鷹,聯邦政府打算雇用專業獵手,以30年時間移除近45萬隻橫斑林鴞,範圍橫跨奧勒岡州、華盛頓州和加州。2025年先移除2400隻,之後逐年增加。FWS認為,計畫不會完全消滅橫斑林鴞,而是讓橫斑林鴞與斑點林鴞維持平衡。
《USA TODAY》報導,共和黨與民主黨共19位眾議員在3月初連署寫信,批該計畫是一筆沈重開銷,總經費高達13億美元,平均每殺死一隻橫斑林鴞就要花掉3000美元。信件寫道,「將美國納稅人的錢花在不適當且無效率的用途上。」
不過,官方並未正式提出總經費,議員所提的13億美元經費是以另一項計畫估算出來的,而信件發表後,官方也未回應這項估算是否正確。
殺鴞救鴞
斑點林鴞棲地在美國西岸,原本就處境艱難,屬於美國《瀕危物種法》(Endangered Species Act, ESA)名冊上的受脅物種。
北方斑點林鴞只能生活在老熟林中,棲地因伐木而受到限縮。於是,美國從1990年代起限制在斑點林鴞的棲地伐木。這項禁令獲得一些成果,但微弱的成果隨後因橫斑林鴞入侵而失敗。
FWS解釋,北方斑點林鴞體型較小,且需要比較大的領域;橫斑林鴞的體型較大,侵略性強,牠們會搶奪北方斑點林鴞的食物跟資源,也能適應各種類型森林,所以棲地持續擴張。相對的,北方斑點林鴞的棲地逐步被攻佔,越來越小。
根據FWS,加州斑點林鴞也是受害者,數量已經少了一半,某些地區甚至下降75%,再不採取補救措施,可能即將滅絕。
保育與人為介入的兩難
殺死一種動物以保護另一種動物的做法並不少見,保育專家對此意見分歧。例如,FWS也曾為了保護美國西海岸的鮭魚而獵殺海獅或鸕鶿(cormorant)。
FWS曾在西岸移除約2500隻橫斑林鴞,以研究移除計畫能否協助斑點林鴞復育,最後發現效果有限。斑點林鴞數量仍持續減少,但下降趨勢減緩。不過,停止移除作業後,斑點林鴞就會繼續減少。
雖然FWS認為沒有人為介入,斑點林鴞可能難逃滅絕,但反對人士認為,以人類力量來解決這一問題,將造成更多的傷害和痛苦。
資料來源
- 美聯社(2024年8月10日),To save spotted owls, US officials plan to kill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another owl species
- 美聯社(2025年3月11日),Lawmakers urge Trump administration to cancel owl-killing plan, say it would cost too much
- 2025年3月7日,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 Barred Owl Letter
- USA Today(2025年3月11日), There's a plan to kill 450,000 barred owls. Lawmakers want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to stop it.
- Earth Law Center(2024年12月5日),To Kill or Not to Kill? The Controversial Plan to Kill Half a Million Barred Ow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