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署推動獵具改良3.0版、研究揭露擬皺唇鯊會發聲顛覆認知、澳洲西岸珊瑚礁大規模白化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林保署推動獵具改良3.0版、研究揭露擬皺唇鯊會發聲顛覆認知、澳洲西岸珊瑚礁大規模白化

2025年03月27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3月26日

邁入3.0版!兼具野生動物保育及狩獵文化 林保署推動獵具改良降低傷害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為兼顧野生動物保育、狩獵文化延續與農民生計維持,推動改良式獵具,最近新竹分署分別在竹縣五峰鄉大隘村茅圃文建站、苗栗縣南庄鄉公所、泰安鄉梅園部落等地舉辦工作坊,改良型的獵具套索踏板直徑小於12公分,能避免誤捕台灣黑熊及石虎等瀕危物種。(聯合報報導)

說明會臨時喊卡!光電業者欲於麻豆設置發電廠 地方誓死抗爭

台南有光電業者預計以漁電共生方式,在台南麻豆北勢、港尾里設置面積達28公頃太陽光電發電廠,引發地方民眾擔憂,地方社區近期組成自救會,今出面陳情抗爭,怒批「錯誤選址、黑箱作業、誓死抗爭」;對此,南市府農業局回應,會依據業者提出內容定期查核。(聯合報報導)

澎湖中屯風力發電機「拆除」說明會 獨缺縣政府代表

澎湖中屯風力發電機組已超過20年使用年限,5月將先行拆除老舊風機,環境評估說明會26日在中屯社區活動中心舉行,「拆除」與「更新」說明會合併,一度引發居民疑慮,擁有最終核准動工權的澎湖縣政府竟未派員出席。(自由時報報導)

桃市垃圾掩埋場露天裸露8.5萬噸 環境部允明年底前全覆土

桃園市龍潭店子湖、楊梅員本、觀音保障3座垃圾掩埋場去化量不足,去年度3座掩埋場露天暫置量共8.5萬公噸、焚化5.3萬公噸,僅觀音保障覆土7.7萬公噸,環境部長彭啟明26日到楊梅區員本掩埋場視察時允諾,將先挹注1.28億元經費,做覆土整頓、機具汰換,明年底前會將桃市掩埋場的暫置垃圾覆土好,解決惡臭,幫助周遭里民提升環境品質。(自由時報報導)

高雄碳排居全國之冠 市府局處各推碳權主軸計畫加入減碳

高雄市碳排居全國之冠,占全國1/5,高雄市府推動減碳工作,除首長、同仁至淨零學院「拿證照」外,各局處更推動「碳權主軸計畫」,充電樁、冰水主機汰換、植林等共計6案碳權計畫執行中。環保局長張瑞琿說,碳權計畫目前6案,後續亦將持續評估農業畜牧糞尿、醫療業器具汰換、都市植林等申請案,除環境部減量額度外,也嘗試申請國際機構碳權,未來鼓勵企業提出碳權申請案,提升國際競爭力,加速達成減碳效益,邁向永續城市目標。(聯合報報導)


英挹注85億供400座醫院學校裝太陽能板 供應鏈引關注

英國政府近日宣布投入2億英鎊(約新台幣85億元),補助約200所學校和200座醫院裝設太陽能板。按規劃,今年夏天結束以前,就會有首批太陽能板啟用,學校和醫院未來也可將多餘電力回售電網。不過,太陽能跨國供應鏈的強迫勞動問題近2天在英國國會引發辯論。英國智庫「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CSRI)曾分析,以金額計,中國在全球太陽能光電供應鏈的市占率逾8成,在矽晶圓生產階段,市占率更高於97%。(中央社報導)

世銀:曼谷每增1°C死亡人數增、收入減428億

城市高溫是沈默殺手,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曼谷市政府攜手合作,在26日發布報告「形塑一個涼爽的曼谷:對抗城市高溫建立一個宜居城市」(Shaping a Cooler Bangkok:Tackling Urban Heat for a More Livable City),如果政府不採取手段介入,每增加1°C,曼谷每年因為高溫而死亡的人數會增加2300人,每年減少440億泰銖(約新台幣428億)收入。(中央社報導)

海平面升高暴潮增 南美洲港口防禦力面臨考驗

隨著氣候變遷導致海平面上升、暴潮頻率增加,南美洲各大港口正面臨挑戰。暴漲的海浪對港口設施和運輸構成嚴重威脅,各國不得不投入資金強化海防工程。法新社報導,自2020年以來,每年約有270艘船隻因為海象惡劣,無法在聖安東尼奧港停泊或出航。智利氣候學家柯戴羅(Raul Cordero)將太平洋沿岸「更強烈頻繁的暴潮」歸因於海水溫度和海平面升高。他示警指出:「勢必要投入大量資金來加強防禦(極端)海浪。」(中央社報導)

鯊魚會發聲? 研究揭露擬皺唇鯊「喀喀聲」 顛覆科學家百年認知

紐西蘭科學家首次記錄到鯊魚主動發出聲音,顛覆了長期以來「鯊魚無法發聲」的科學觀點。在一項開創性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擬皺唇鯊(New Zealand draughtsboard shark)在受到干擾時會發出短促的「喀喀聲」,這可能是一種壓力或驚嚇反應。(自由時報報導)

澳洲西岸珊瑚礁大規模白化 科學家:2011年以來最嚴重

科學家26日說,澳洲西海岸記錄到令人震驚的珊瑚白化現象,將著名的珊瑚礁生態系統大片區域變成病態的暗白色,且看起來是自2011年起最嚴重的一次。環境慈善機構「麥德魯基金會」(Minderoo Foundation)的海洋科學家奎格利(Kate Quigley)說,持續數月的海洋熱浪已經「煮熟」廣闊的寧格羅礁(Ningaloo Reef)。寧格羅礁是世界遺產名錄(World Heritage List)上一處海洋公園的一部分,以鮮豔的珊瑚和洄游的鯨鯊聞名。(中央社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