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顧Open House Taipei打開的70多個精彩空間,城市學率先推薦幾個主題導覽路線。首先,就從近年熱門的老建築改造風潮開始。
一、生活實驗所:把百年老屋改成自己的家
大家印象裡的老屋活化案例,不是改成文青風咖啡廳,要不就是公益性質的展覽館。去年獲得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及世界室內設計節(2019 INSIDE World Festival of Interiors)大獎的「生活實驗所」(JCA Living Lab),卻把近百年歷史的溫州街木造老房,改造成一家五口的創意生活空間。
而且,屋主夫婦就是負責操刀的改建者(「柏成設計」創辦人邱柏文&王菱檥),真的是「自己的房子自己改」!一進門,會先看到那道厚實、高逾兩公尺的白色巨牆,不僅一把劃分私密空間和公共領域,也區隔了日治、民國兩種時代的建築風格。
左半部的日式老屋,是一家人的居住空間,右邊的水泥房舍則是廚房和交誼廳,屋內也添加很多開口,以透明材質(如玻璃)做隔間。
大人在廚房烹飪時,可以看到孩子在庭院玩耍,坐在交誼廳聊天,也可以跟在外面烤肉的親友搭話,讓不同的空間氛圍輕鬆交流。
入住後,王菱檥直說,「最滿意的就是這道牆!」他們大膽在室內放了一座厚實的牆,不僅串連起零碎空間,「回」字形的動線更讓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每天在不同空間到處走跳,「雖然有些稜稜角角、也有點高低差,但我們會教孩子適應它。」
王菱檥強調,這棟老屋還是「未完成式」,不必太完美,更毋須過多設計語彙,因為隨時會因需求的改變而調整。「既然叫生活實驗所,我們就想展現更多可能性!」這次打開台北活動期間,生活實驗所將開放6場導覽,對於老屋翻修、生活空間的新舊融合有興趣的人,千萬不要錯過。
二、富邦藝旅Folio Hotel:期間限定的風格旅社
來到捷運大安站旁的信維市場,附近轉角處一棟灰色的方形建築,不由得吸引你停下腳步。
這裡以前是屋齡近50年的合作金庫員工宿舍,被富邦集團接手後,2016年以充滿藝文氣息、共有57間房的風格旅宿Folio Hotel(富邦藝旅)重回世人眼前,這幾年接連獲得:臺北市老屋新生獎、 金點設計獎、遠東建築獎、文化部公共藝術獎、台灣建築獎等肯定。
在建築師郭旭原與設計師黃惠美的操刀下,Folio Hotel把之前的圍牆拆除,讓三棟宿舍以走廊通道串連,搭配大片落地窗讓內外景致互相融合,並刻意讓一些老廊柱裸露出來,各樓層再以藍、黃、粉紅等色系區隔。
最後再打出幾個大天井,讓外部光線可以從屋頂直接灑落到一樓,一來降低以前老公寓的封閉感,也大為豐富了內部的光影流動。
為彰顯老建築的年代感,這裡保留了以前的洗石子外牆和突出式陽台、拆除後的窗鐵花也作為露天花園的藝術裝飾,一樓地板還有別緻的馬賽克磚,讓住客在此感受台北人的常民生活美學。內部各角落的藝術策展,則由同集團的富邦藝術基金會規劃,在住宿過程中順便看展,很適合騷人墨客來尋覓靈感。
富邦旅管駐店經理張岡陵透露,當初刻意保留周圍的老樹,後來有些居民卻嫌葉子掉太多,希望他們能夠砍掉。他們只好盡量把樹枝修剪乾淨,避免給鄰居帶來困擾。
和同業比起來,Folio Hotel沒有連鎖飯店的制式化美感,反而像是隱藏在社區民宅裡的低調休憩角落,希望文人雅士在此交會、激盪,留下對這座城市的特別記憶。因為透過房裡的大面玻璃窗,住客的確可以看見真實的巷弄風情,留下自己的「一頁台北」。
這次打開台北的兩天時間裡,Folio Hotel安排了12場導覽,很適合熱衷藝術設計、或對都市更新有興趣的人來參加。
誠如張岡陵所言,由於附近鄰里已進入都更程序,原本打算只在都更審議期間做5年(2016~2021)的Folio Hotel,未來還會存在多久?很難預料,「所以這空間是有『期間限定』的!」她笑說。
三、玉成戲院錄音室:南港廢棄戲院大復活!
不久前,鄰近南港車站的「北部流行音樂中心」開幕,被視為振興音樂表演產業的重要舞台。但不遠處的市民大道巷內,也有個牽動本土音樂表現的奇幻空間,那就是1978年開幕、勾起許多南港人回憶的的玉成戲院。
改造這裡的靈魂人物,是來自美國喬治亞州音樂聖地Athens的Andy Baker。自從2007年來台,他如今一待13年。
四年前,他正在找尋新的錄音室場地,有天剛好路過、隔著鐵門往裡望了一下,之後去附近咖啡廳詢問,沒想到真的聯繫上屋主,開啟了玉成戲院的復活之路。
過去有金、銀兩廳,可容納多達600人的玉成戲院,因2001年的納莉颱風造成淹水,一度歇業長達15年。經過將近一年的改造,2017年終於以國際級錄音室的面貌重生。
Andy Baker自嘲當時中文很爛,施工過程跟師傅溝通花了很多功夫,「我自己畫設計圖,教他們怎麼做,有時候還得DIY,」他苦笑,為了省錢,跟著空運來的木頭棧板也不浪費,最後都做成室內的吸音板或裝置藝術。
為紀念當年的地方記憶,現在走進去,一樓還看到售票亭、爆米花販賣機、電影海報等過往的空間紋理。
Andy分析,戲院的挑高很夠、能拆分許多工作空間、離外面街道相隔兩層以上的牆壁,可以做出極佳的音場效果。重新開幕後,這裡號稱是全台首間可Live recording的同步錄音場所,吸引許多知名音樂人和樂團來此錄製。
除了把放映廳當成錄音空間,戲院原本的控制台和放映室,也被改造小型錄音間和辦公室。為加強錄音效果,Andy幾乎把美國的家當都帶來了,從各種樂器、音箱喇叭、音效處理器、甚至還有1965年出產的復古鋼琴Mason & Hamlin,還自製了一個造型奇特的「鼓傘」(Drumbrella)。
目前為止,Andy只運用了戲院的金廳,內部還有另一間銀廳跟許多老舊放映設備可供利用,歡迎有想法的團體來提供合作構想。
11/29下午,這裡還會安排現場錄音示範,對音樂和電影有興趣的人,或松山、南港一帶的在地民眾,都該找時間來這走一趟。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城市學》。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