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盜砂船近期頻頻越界,今(10日)民進黨立委洪申翰、管碧玲、范雲和連江縣黨部主委李問召開「維護台灣海洋主權 宣示打擊中國抽砂船」記者會指出,中國盜砂船不僅破壞台灣海洋生態、危害離島民眾生計與生活品質,更侵蝕我國主權邊界。
立委要求,政府應修法加重刑罰與罰鍰;加強沒入船隻去化方式;制定盜砂船查緝暨驅離專案計畫;並訂定海洋環境保育線,擴大執法範圍。多管齊下組成一個「連續技」,達到打擊盜砂船成效。
盜砂船破壞海洋生態與海底纜線 維修費動輒千萬
中國盜砂船多年來頻繁違法越界,大量盜採台灣離島海域砂石,上月25日逾百艘中國抽砂船成群如「圍島」般出現在馬祖南竿島外海的驚人畫面,引起國人高度關注。
李問表示,盜砂活動不僅對海洋生態造成毀滅性後果,更嚴重影響在地漁民生計與民眾生活品質。
李問進一步解釋,抽上岸的砂石往往會伴隨許多貝殼與動植物屍體。「這將海床上所有的(底棲)生物都殺掉,造成很大的食物鏈缺口,連帶影響整體海洋的生態鏈與漁獲。」
違法抽砂也間接導致沙岸的侵蝕流失,破壞沿岸地景與觀光資源。「當海底的沙沒有了,海岸上的沙灘就會填補海底的縫隙。這幾年原本範圍較大的沙岸都被侵蝕,導致岩石裸露。」李問補充,金門位於海邊的墳墓,經海岸被不斷侵蝕後,甚至露出骨灰罈。
李問也指出,抽砂船即便在距離海岸6000公尺外進行作業,民眾仍能清楚聽見機具運作聲。此外,光是今年,埋在馬祖南竿到莒光間的海底纜線就因抽砂船斷裂四次,導致馬祖網路通訊品質降低、中斷,「維修這些海底纜線金費動輒千萬。」
嚇阻裁罰能量不足 抽砂船有恃無恐 數量逐年飆升
根據海巡署統計,近五年來中國盜砂數量逐年增加,驅離的船隻數量從2017年的二艘,激增到今年(截至10月)的3885艘,然而查扣及沒收的船數,每年平均僅落在個位數。洪申翰就表示,政府針對取締抽砂船執法能量與違法數量不成比例。
目前國防部禁限制海域的範圍為6000公尺,洪申翰說,「我們只能在這之內執法,所有抽砂船都在邊緣穿梭,像在玩貓捉老鼠的遊戲,我們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在6000公尺外違法抽砂。」此外,違法抽砂船群聚集體作業的方式,也使海巡驅趕更加吃力。
李問指出,過去常駐馬祖的海巡船隻皆是100噸位以下,但抽砂船往往動輒數千噸以上,「查緝過程中,海巡人員要把繩梯掛到大型抽砂船上,艱辛地在風浪中爬上去。」
政府從今年9月底開始於馬祖派駐大型船隻,然而洪申翰指出,就算能扣押、沒入抽砂船,但現在能放置違法抽砂船的港口船席空間嚴重不足、無法停泊,「這讓中國的抽砂船更加有恃無恐。」
對此,管碧玲就建議應將沒入的抽運砂船以專案迅速處理,例如:以刑事訴訟法偵查中變現保管處理,讓檢察官在偵查階段就能將有可能被沒入的船隻拍賣變現,「保管(船)不方便,可以先賣了再說,若判決沒罪再把現金交還。」
立法、行政措施須到位 「連續技」守護海洋主權
針對盜砂船執法困境,立委及行政部門也多次召開跨部門協調會,嘗試找出制衡中國抽砂船的解方。今年5月起立委就已針對《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土石採取法》提出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強調「加重刑罰與罰鍰、抓到就關」。
除了透過修法大幅加重違法抽砂船的刑責、罰金外,洪申翰也提出海巡署應制定抽砂船查緝暨驅離專案計畫,「相關行政措施做到位,提升常態性執法能量,才能擴大查緝與驅趕,增加嚇阻效果。」
此外,四位立委共同主張擴大設置「海洋保育線」,將各島執法的禁限制海域範圍連起來,擴大執法範圍。李問表示,「海洋環境或海底纜線是不分限制水域內外的。」目前6000公尺的限制水域是圍繞著各個島形成的個別範圍,應把不同水域串連起來,對不法的中國船隻進行徹底執法。
最後范雲也強調,中國非法抽砂船的侵擾不只消耗海巡的量能、影響民眾生活,更侵蝕我國主權邊界,「台灣也應持續致力參加國際組織,才有機會使用國際海洋法法庭等正常國家都應能參與的國際審判或仲裁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