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潭藻礁生態研究躍國際 環團:證據支持須保留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大潭藻礁生態研究躍國際 環團:證據支持須保留

2020年11月11日
摘錄自2020年11月10日中央社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今天(10日)表示,根據學者所進行魚類物種調查、海下聲景與沉積物中魚類耳石組成等跨域整合研究,今年發表成果於國際期刊,是支持大潭藻礁必須保留的科學證據。

由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環境與生態研究中心副教授溫國彰、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林子皓、林千翔所組成研究團隊,透過現地魚類物種調查、海下聲景與沉積物中魚類耳石組成等跨域整合研究,研究成果今年登上「海洋與淡水域水生生態系保育」(Aquatic Conservation: Marine and Freshwater Ecosystems)國際學術期刊。

溫國彰表示,調查結果顯示,大潭G2和永安皆為物種多樣性最高處;另外比對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林幸助2013年調查,發現本次採樣到的潮池魚種不論是數量或是種類都大幅度下降,也推論這幾年來沿岸開發已經降低大潭藻礁魚類群聚。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暨環境與生態研究中心教授劉少倫強調,三接工程預計會建3公里乘4公里長堤坊,但反而會增加海浪侵蝕及泥沙淤積範圍,計算可能影響整個沿海9公里範圍,若真的三接完工,可以想像的是台灣藻礁生態系「全面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