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以風阻與海流分析 中研院示警:台灣將面臨嚴重海洋垃圾威脅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首度以風阻與海流分析 中研院示警:台灣將面臨嚴重海洋垃圾威脅

2020年11月16日
摘錄自2020年11月13日自由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過去研究海漂垃圾,多半以洋流的影響來分析。中研院與台大研究團隊首次以「風阻」來模擬海漂垃圾的移動情形。運用大數據分析運算25年全球七大洋區的垃圾分布後發現,風阻效應和海流都會影響海洋垃圾分布。此論文上月登上國際期刊。

根據研究,海洋垃圾從亞熱帶逐漸轉到過去被忽略的熱帶和極區,並從太平洋東岸轉到西岸,將對台灣危害巨大;這些海域海洋生物多,若遭垃圾污染,更可能會透過食物鏈、回到人類身上。

進行海洋物理分析的辛宜佳表示,風阻效應是將海洋垃圾推送到岸上和沿岸的重要因素。在大洋區域被丟棄的海洋垃圾中,中、高風阻海漂物易隨風漂移,主要累積在熱帶海域與極區海域;低風阻垃圾,主要累積副熱帶海域,沿岸垃圾則不易受風阻效應影響,無論風阻大小皆均勻的分布於全球海域,顯示海洋垃圾的全球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