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試所選定原生「五木」造林國家隊 力拼5%木材自給率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林試所選定原生「五木」造林國家隊 力拼5%木材自給率

2020年12月10日
整理:許祖菱(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台灣山地有60%被森林覆蓋,林地面積約220萬公頃,木材自給率卻只有0.6%,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為降低台灣對進口木材倚賴程度,預計以相思樹、櫸木、香杉、台灣杉與台灣肖楠等5大台灣原生樹種造林,打造台灣人工經濟林,希望在2027年將木材自給率拉升至5%。

林試所期望,未來能以5%的林地面積,生產台灣25%的木材需求,以95%的林地用來國土保安、涵養水源與保育。


台灣肖楠種子園後裔林。農委會林試所提供

林試所採集優良母樹種子 為後裔林留下清楚來源記錄

林試所目前聚焦5個樹種,包括相思樹、櫸木等2種闊葉樹,香杉、台灣杉與台灣肖楠等3種針葉樹,樹苗預計明年陸續進入人工林,3年至5年內可擴大進行商業人工林栽植。

林試所所長張彬表示,考量樹木適應力、颱風耐受度、是否具有高經濟價值,才選出了這5種台灣原生種。林試所會派員到森林裡選拔優良的母樹,採集種子培育苗木,提供給林務局造林使用,每一棵苗木都會編號紀錄,為後裔林留下清楚履歷。


台灣杉於棲蘭山之原生母樹。農委會林試所提供

張彬說,選出的5種原生樹中,以肖楠跟台灣櫸價格最高,以香杉長得最快。

林試所表示,這些台灣原生樹種常被用來製作家具、地板材、結構材等,目前在市場上價格名列前茅,這些樹除了擁有高經濟價值,也適合在台灣環境生長,而且生長快速。其中香杉、台灣杉符合經濟性人工林標準,以每年每公頃20立方公尺的速度生長,種植30年後收穫可達預期高經濟效益。

參考瑞士經驗 台灣造林將往樹種單純、高單位生產力發展

張彬說,人工林經濟造林栽植樹種不應過於複雜,目前國際林業先進國家造林都以樹種單純、單位生產力提高為發展趨勢。以同樣多山的國家瑞士為例,該國土地面積400萬公頃,林地面積占130萬公頃,其中一半被列為國土保安林,65萬公頃為生產林,生產樹種以雲杉占44%,冷杉14%,水青岡19%等為主,樹種組成非常單純。

張彬接著提到,瑞士木材自給率近100%,每年木材生產量達500萬立方公尺,是台灣的150倍,可見環保與木材生產可以並行不悖。

張彬指出,要提升木材自給率,首先要改善人工林生產力不足問題。台灣過去砍伐天然林的林地約42.7萬公頃,雖都栽植為人工林,但缺乏經濟性的栽植計劃,人工林每公頃的木材蓄積量目前僅132立方公尺。

林試所期望導入經濟性人工林規劃,在國內現有的人工林裡,取10至11萬公頃作為經濟性人工林生產專用,如此則經濟性人工林面積約占台灣森林面積220萬公頃的5%,將輪伐期定在30年為目標,每公頃的木材蓄積量可達到600立方公尺。


由台灣杉製成的書櫃。農委會林試所提供

避免木材供給受出口國影響 日韓皆積極提高木材自給率

林試所表示,台灣木材進口比率高達99%,針葉樹以紐西蘭、加拿大為主要進口國,闊葉樹則以馬來西亞最多,主要供應家具、合板、紙漿等。一旦這些國家限制出口就會影響民生,如2018年加拿大森林大火即影響木材出口台灣。

根據林試所提供的人工林發展現況,台灣每年木材需求量為600萬立方公尺,2019年台灣木材生產量約 有3.6萬立方公尺,僅占需求量的0.6%。

為避免木材供給受出口國波及影響,近年各國積極提升木材自給率,日本目前木材自給率約30%到40%,預期在2025年木材自給率超越50%,而韓國木材自給率約15%,2030年木材自給率目標也設定大於50%。


林試所所長張彬(中)表示,考量樹木適應力、颱風耐受度、是否具有高經濟價值,才選出了這5種台灣原生樹種植經濟林。農委會林試所提供

作者

許祖菱

傳播科系畢業後曾任新聞外電編譯、採訪編輯、自由影像工作者,現任職專注綠電與碳權趨勢的國際媒體平台《RECCESSARY》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