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空污防制區出爐 宜花東三縣及格 這六個縣市最差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新版空污防制區出爐 宜花東三縣及格 這六個縣市最差

2021年01月04日
整理:孫文臨(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環保署去(2020)年12月29日公布最新的「直轄市、縣(市)各級空氣污染防制區」,全台22個縣市中,僅宜蘭縣、花蓮縣與台東縣為空氣品質全數達標的二級防制區,其餘19個縣市臭氧(O3)八小時濃度超標,成為三級防制區,其中又以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與金門縣這六縣市最差,在懸浮微粒(PM10)、細懸浮微粒(PM2.5)和臭氧八小時濃度上,皆不及格。

露天燃燒導致空氣污染。圖片來源:屏東縣環保局

露天燃燒導致空氣污染示意圖。圖片來源:屏東縣環保局

最新空品數據:PM2.5濃度基隆、台北、新北等七縣市達標

空氣污染防制法》規定,中央應依空氣品質狀況,將各縣市分為三級空污防制區,除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區等法定的一級防制區以外,符合空氣品質標準的區域為二級防制區,未符合空品標準的則為三級防制區。該標準至少每四年檢討一次。

空污防制區上回公告已是2016年,當時全台僅台東縣達標,其餘縣市皆因PM2.5濃度超標而列為三級防制區。此次公告,在PM2.5濃度上,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新竹縣、花蓮縣、宜蘭縣及澎湖縣等七縣市已符合標準,列為二級防制區。桃園市、新竹市、苗栗縣、台中市、高雄市等14個縣市仍超標,列入三級防制區。

懸浮微粒(PM10)濃度上,2016年時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與金門縣等七縣市超標,此次公告,僅嘉義市達標符合標準,成為二級防制區,其餘六縣市仍為超標的三級防制區。

臺北市環保局新聞稿指出空品改善有成,PM2.5年均濃度由2014年的19.6μg/m3(微克/立方公尺)改善至去2020年前11月平均的12.1μg/m3,為六都第一,改善幅度達38%。在市民共同努力下,其他污染亦減量,PM10改善46%,二氧化硫改善37%,二氧化氮改善28%。

由於全國空品持續改善,環保署也於2020年9月公告修正空氣品質標準,適度加嚴懸浮微粒(PM10)、二氧化硫(SO2)及二氧化氮(NO2)的污染物濃度標準,並新增臭氧8小時濃度標準的判定方式,首次將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空污防制區的分級標準中,因此僅有宜蘭縣、花蓮縣及台東縣符合標準,其餘縣市皆列為三級防制區。

未命名

環保署於12月29日公告空氣污染防制區,三級為未達空品標準,於2021年1月1日生效。來源:環保署

首次納入臭氧八小時濃度標準  僅宜蘭、花蓮、台東合格

環保署表示,受疫情影響,境外的污染物減少,境內空品也持續改善,2020年PM2.5全國平均濃度有望達國家空氣品質標準15μg/m3。不過,南部縣市PM2.5濃度仍高於全國平均,仍須持續與地方政府共同推動空污改善措施,未來也須加強對臭氧濃度的改善。

根據《空污法》規定,三級防制區內,既存之固定污染源應削減污染物排放量;新設或變更固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達一定規模者,應採用最佳可行控制技術。本次公告於2021年1月1日生效。

對此,高雄市環保局新聞稿表示,2020年高雄市空品指標AQI≦100(良好至普通)累積達82.9%,較去年同期提升7.3%。環保局也降低應變門檻,於接獲環保署橘色提醒空品預報當晚啟動應變措施因應,協調轄內41家大型工廠、汽電共生廠、電弧爐業者降載、減排。

雲林縣環保局新聞稿指出,截至2020年12月16日雲林縣PM2.5的平均濃度,一般測站18.7μg/m3,較去年同期改善17%;手動測站20.6μg/m3,較去年同期改善14%,但距離國家標準的15μg/m3,仍有努力空間,未來會持續配合環保署空氣污染防制方案,針對工廠排廢、高污染車輛汰換、揚塵治理、農廢露天燃燒、餐飲排污等加強管制。

屏東縣政府環保局則發出新聞稿表示,縣內並無大型的工廠,但因位於全國最下風處,且受地形及氣候條件影響,成為空氣品質為全國最差區域,強烈要求管制PM2.5的污染外,也要對氮氧化物、揮發有機物等臭氧前驅污染物加以管制,以有效改善空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