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描台灣「生命之森」 林務局月曆幕後功臣 種籽設計訴說物種間迷人關係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點描台灣「生命之森」 林務局月曆幕後功臣 種籽設計訴說物種間迷人關係

2021年02月26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台中報導

台灣人喜歡掛月曆,若說月曆有如牆上的風景,你留了什麼風景給自己呢?2021年林務局月曆以「生命之森——種間關係」為設計主題,除了依舊維持細膩的畫風,更打破前三年類圖鑑的作法、甜美的畫風,將物種成家的壓力、養兒育女的辛勤、殺戮的艱難,以及遷徙的不易等,物種之間的關係,透過圖畫訴說著森林時時刻刻上演的故事。


「生命之森──種間關係」是四年來林務局月曆,首度以物種關係作為創作題材,以點描筆法呈現安靜穩定的畫面。圖片來源:種籽設計公司

舞台取景台灣森林 平靜揭露野生物之間的相依相剋

森林的豐盛透過每年林務局的月曆,一點一滴刻印在收藏者心中。今年林務局再推出「生命之森——種間關係」主題,每個月以一種植物或棲地型態為起點,延伸出與此相關的物種,並以物種之間的關係為故事軸線,在這個生態舞台上,各自詮釋演繹其角色;這項任務依舊由種籽設計公司承接製作。

初春午後,中部陽光溫煦,微風輕拂著臉孔,聽著種籽設計總監淦克萍描述從物種的關係構思出來的主題與畫面,12個月份,12張畫作,將生態關係間的為難,以點描技法安靜地收錄,觀看之間心情跟著起波瀾,久久無法抽離。

淦克萍說,童話故事總喜歡以森林為舞台創作,充滿了各種想像,有冒險、試探、險惡也有良善,還有奇蹟、夢想、挑戰、願望等,真實的森林中,其實構築著比人類社會更複雜的關係。這些大眾似乎熟悉,又少有機會仔細觀察的現象,正是「生命之森──種間關係」訴說的內容。

「森林裡其實就是一個社會,物種之間無論是彼此共生、寄生或附生,最後交織成緊密堅固的食物鏈。」種籽設計總監淦克萍受訪時表示,在森林自成的社會裡,沒有一個動植物能遺世獨立,它有需求也被需求,處理需求與被需求的關係,充滿生存智慧。

無論是從一株植物及倚賴它的蝴蝶與它的變態過程,或是一棵青剛櫟,把台灣黑熊、野豬、赤腹松鼠以及蝴蝶們都召喚出來;或如探頭往外望的白面鼯鼠,能否躲過大鳥們的襲擊安然度過此夜?小啄木口中,不就是前一刻還等待著蛻變的毛毛蟲?每一個細細描繪的物種令人讚嘆叫好之餘,若細心追究,牠們之間的關係多麼艱難啊!


5月份「樹上的房客」描述大樹公寓中的眾生相。圖片來源:種籽設計提供

創作靈感何來? 種籽設計取經大自然:答案早就在那裡

「大自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寶庫,不論是線條、顏色、排列、造型等,沒有人有如此豐厚的創造力,而答案老早都在那裡,你只消去翻閱找尋。」跟著淦克萍走入種籽設計所在地,這棟老房子,外牆爬滿薜荔,包留了同屬桑科榕屬愛玉的記憶,6月「不能沒有你」,就以此為舞台,描述一段愛玉與愛玉榕小蜂互助共生的關係。

「薜荔是愛玉的近親,愛玉能成為台灣獨特的美味,需要愛玉小蜂的成全。」淦克萍說,桑科榕屬的隱花果,都有自己專屬的榕果小蜂,小蜂小得容易被忽略,卻成就大事。榕果小蜂的生命週期與榕果配搭得天衣無縫,好像是專為榕果而生、別無所求;在榕果間傳宗接代的同時,也替榕果完成的授粉的任務。

即使大自然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線索,但要從這麼多元複雜的關係中梳理出12個主題,絕非易事,除了做足功課,一部分也與生活經驗有關。

掌理這項計劃的種籽設計公司負責人陳献棋,則因童年曾養了許多野鳥,從麻雀、綠繡眼、白頭翁、斑文鳥、粉紅鶯嘴、大卷尾等,使得他不但很會找鳥窩,觀察不同的鳥巢形態、區位,蛋的顏色花紋也了然於心;同時間,也不免關注蛋孵成雛鳥以及成長過程。

他偶然在電視上看一隻剛孵出的小鳥連眼都都還沒睜開,與生俱來的天性,便是把同巢的卵全推出巢外。台灣也有這樣的鳥,於是3月「杜鵑育兒法」,就描繪了台灣原生鳥類中杜鵑這個令人咋舌的天性。


中杜鵑鳥破卵第一件事,就是把其他的鳥蛋踢出鳥巢,這種天性令人咋舌,卻無法以對錯是非的標準來衡量。圖片來源:種籽設計提供

淦克萍認為,生態與食物鏈沒有是非善惡與對錯,黃喉貂獵殺山羌與昆蟲啃食樹葉,或中杜鵑雛鳥排除異已都是同等事件。

做品牌、不斷挑戰新技法 帶動公部門月曆美學改革

這幾年林務局月曆炙手可熱,也帶動公部門月曆美學改革。種籽設計以經營品牌的方法,為林務局打造專屬的視覺印象;這些努力使得「生命之森——種間關係」賣到將近兩萬份。

從第一年透過「飲食」這個主題,將森林保育的最大公約數涵蓋進來──畢竟沒有人能不吃不喝!隨著第二年以動物為主角、第三年「木作之森」,今年「生命之森」更置入種間關係。先是林務局內部為了「生命之森」的意涵,發想、討論,包括各月份子題、故事與呈現的野生物種,接著則由種籽設計的插畫家,將這些概念具體呈現。

然而,「生命」是很大的主題,尤其談到物種食物鏈間的關係,如何降低誰吃了誰的不舒服感受,種籽設計以調性安靜又有一點古典感的點描工法進行。


以點描工法描繪種間關係,盡量讓畫面呈現穩定安靜,降低誰吃了誰這種食物鏈的關係帶來的不舒服感。圖片來源:種籽設計

定下風格、經林務局同意之後,接著展開一場探索之旅。點描法以細膩繽紛的小點構圖,優點就是讓圖面比較穩定,但這工法十分耗工,而且只要任一主角改個動作或轉個方向就得重來;一旦上色之後就更難修改了。

林務局特地聘請專家擔任「錯誤校正」,讓知識與美感相輔相成。例如6月描述愛玉小蜂與愛玉的關係,專家看得非常仔細,以科學的角度考慮怎麼畫才正確,舉凡榕果小蜂的觸鬚長短、和身體的比例等,改到最後一刻才定案。

或者3月「杜鵑育兒法」,多數鳥爪抓樹根,是3支在前面1支在後面,但中杜鵑成鳥抓住樹根是兩支在前、兩支在後;粉紅鸚嘴築巢的位置,當鳥窩畫在樹上就不對了,牠只會在草叢或蘆葦叢中築巢。諸如此類的細節,一般讀者或許不在乎,但只要影響正確性就得重畫。

種籽設計為此投入兩位插畫家,每張圖都先提供草稿,等林務局確認無誤之後才上色。一整年幾乎不停地構圖、修改,來來回回好幾次,過程十分坎坷,直到年底終於面市。

「與其說是為了生命之森做了功課或準備,不如說是一直以來片段、散落的探索經驗,藉由這個工作任務將它更有系統的梳理一番。」淦克萍如此詮釋。


種籽設計公司所在地是相連的老房子,外牆布滿薜荔是創作6月「不能沒有你」的靈感來源。圖片來源:種籽設計提供

「這些幽微大家或許感受不到,其實內蘊許多不同的插畫風格與努力。」淦克萍表示,這個主題雖可處理為類圖鑑,但他不願放棄可以更好的機會,這些過程與成就令他津津樂道,也改變他的想法。現在畫每個物種都有指稱性,不再像過去隨性地描繪小花、小草。這個過程更未讓他退卻。「假設今年還有機會標到明年的月曆,我們還要挑戰更好的!」

※ 本文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補助報導經費,為確保新聞獨立性,不干涉報導內容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