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火未滅、尖石也起火 林火監測恐失靈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阿里山火未滅、尖石也起火 林火監測恐失靈

2021年03月22日
摘錄自2021年03月21日聯合新聞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消防人員和阿里山森林大火奮戰逾48小時,火還未滅,新竹尖石林區昨(20日)也起火;由於正值枯旱缺水期,森林火勢發展令人揪心。儘管火災原因尚待釐清,但學者質疑林務局對森林火災危險度的監測失靈,不排除人禍使然。

不過林務局副局長廖一光強調,林火危險度預警系統主要作用在於推估林火引燃機率,對林務局人員、民眾示警,做好防火準備,跟火災發生與否,沒有直接關係,因森林火災發生,有可能人為使然。

新竹縣尖石山區森林火災,估計燃燒面積超過10公頃,今天將申請空勤總隊直升機灑水滅火。

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系副教授邱祈榮當過農委會林試所副所長,研究森林火災。他表示,除了防火線、防火林帶,目前更依賴森林火災危險度的監測系統,事先掌握火災潛勢,及早部署應變。

邱祈榮調出阿里山區的降雨資料,從3月5日至今沒下過雨,已逾半個月,是歷年來相對乾旱的條件,加上火災發生的林區有不少竹子和草生地,本來就較易燃燒,但監測系統卻未預警,「是監測方法不對?還是監測之後沒人進一步檢核?林務局要查清楚,加以檢討」。

廖一光強調,林務局林火危險度預警系統,從2002年由林試所、台大等研究團隊建置至今,全台有卅五個測站,以燃料濕度、大氣溫度、濕度作為計算林火引燃機率等三個因子,將林火危險度區分為安全、注意、警告、危險、最危險五等級。這三項因子是影響森林火災的主要因子,也是美國、加拿大推估林火危險度基本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