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遊費用太高、價值太低? 自然效益是怎麼算出來的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生態旅遊費用太高、價值太低? 自然效益是怎麼算出來的

2024年09月16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芷瑩 報導

一趟阿拉斯加自然探索行程,6小時約新台幣7000元,還不保證能看到野生動物或釣到魚。一趟墾丁國家公園的生態旅遊行程,只要新台幣350至500元,你會如何選擇,你願意為生態旅遊花多少錢呢?

社團法人台灣生態旅遊協會7月30日舉辦講座「自然的價值知多少?生態旅遊效益評估」,邀請專長為環境成本效益分析的清華大學教授闕雅文,分享生態效益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小琉球保育費60元太少嗎? 生態人文價值估算可能更高

2013年闕雅文的團隊透過問卷調查,計算出涵蓋了自然景觀、漁產業、休閒運動、產業世代傳承等價值的新竹「17公里海岸線」,民眾願意支付的價格約為新台幣2000元。

2020年小琉球因疫情遊客數量減少,綠蠵龜數量曾出現最高紀錄。但解封後,因遊客干擾棲息地等因素,綠蠵龜數量再次下降。闕雅文團隊透過生態效益評估,調查了當地民眾和遊客願意支付的價格,包含自然與人文範疇,得出2195元的結果。

今年7月小琉球開始收取每人60元的觀光保育費,仍有大量觀光客湧入沙灘,威脅海龜的生存環境。闕雅文建議政府考慮提高收費,重新評估現有的旅遊狀態,保護生態環境。

自然效益評估可以作為地方開發議題討論中的重要衡量工具之一。闕雅文指出,嘉義東石鄉的鰲鼓濕地在尚未設立濕地森林園區之前,分為開發派與保育派兩大陣營。工業區和政府開發案都在爭奪這塊土地,而農委會則希望設立保育區,以保護珍貴的猛禽和小燕鷗等物種。在地方政府與相關部會討論此案時,考慮了非市場財的價值,以自然效益計算方法,將地方社會文化與自然保育等因素納入評估。最後得出設立保育區,對地方的長遠效益最有利。

過多遊客很可能會干擾綠蠵龜的棲地。攝影:柯金源/Flickr(CC BY-NC 2.0)

過多遊客很可能會干擾綠蠵龜的棲地。攝影:柯金源Flickr(CC BY-NC 2.0)

開發與保存如何平衡? 非市場效益評估的重要性

「所有快樂的總和,減去所有痛苦的總和,才是真實的效益,而效益不一定是指賺多少錢。」闕雅文以邊沁(Jeremy Bentham)的效益主義為立論,解釋生態效益的含義,不僅是財務上的增長,更是社會幸福與福祉。

闕雅文提到,在自然效益評估中,可以透過問卷量表和貨幣化的方法測量出有助於決策的評估結果。而自然效益評估分為主觀與客觀兩個面向。客觀面向包括對生物物種、水資源或土地的測量與紀錄結果;主觀面向則是價值的評估,例如,人們在接觸自然後,哪些體驗讓他們感到愉快?哪些體驗不佳?在進行價值評估時,研究團隊需要透過量表將這些主觀感受貨幣化,計算平均價值。

嘉義東石鄉的鰲鼓濕地透過自然效益計算方法,得以設立保育區。攝影:鵬智 Bird 賴 Lai/Flickr(CC BY-NC-ND 2.0)

嘉義東石鄉的鰲鼓濕地透過自然效益計算方法,得以設立保育區。攝影:鵬智 Bird 賴 LaiFlickr(CC BY-NC-ND 2.0)

闕雅文表示,相同的方式也可以應用在台灣許多地方面臨的「砍樹種電」議題,考慮砍伐森林以建設太陽能板。她認為決策者需要仔細評估非市場財的價值,比如砍伐森林後設置太陽能板的經濟效益,是否高於保留森林後的整體自然效益,且不同地區都需要進行更細緻的調查,才能制定有助於地方長遠發展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