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友善農業生產與綠色餐飲消費,是社會與環境能永續發展的關鍵之一。截至今(2021)年2月為止,全台有機、友善的耕作面積突破2%,於亞洲名列前茅。
「綠色餐飲指南」自2018年成立以來,至今已串聯全台共165家綠色餐廳,昨(23日)舉辦台灣第一屆綠色餐飲頒獎典禮,從「採購」、「環境」、「社會」三大面向評選餐廳、供應商的永續力,共頒發最佳有機友善食材獎、最佳自然效應獎、綠色保育食材推廣獎等21個獎項。
三大永續指標 降低餐飲經營的環境成本
近年來,綠色永續飲食的倡議逐漸獲得全球各地的響應與實踐,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於2018年成立「綠色餐飲指南」(Green Dining Guide,以下簡稱GDG),三年來共已串聯全台165家綠色餐廳。
「用很簡單的一句話介紹綠色餐廳,就是趨近低環境成本的餐飲經營模式。」GDG創辦人黃俊誠指出,綠色餐廳需達成三大永續指標,包含:優先採用在地有機食材的「採購指標」、減少碳排與廢棄物的「環境指標」,以及友善員工與社區的「社會指標」。
GDG的團隊於昨(23日),舉辦了台灣第一屆「綠色餐飲年會暨頒獎典禮」,一共頒發16項最佳綠色餐廳獎項,與5項最佳綠色供應商獎項。在評鑑制度與獎項方面,GDG參考了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指標,以及英國永續餐廳協會(SRA)的評鑑獎項規劃,設計出適用於台灣餐廳的綠色餐飲獎項。
21大獎項 肯定餐廳與供應商投入綠色供應鏈
本屆共有61家綠色餐廳及21家綠色供應商入圍,其中,最受矚目的「GDG年度大獎」由法餐名廚簡天才領軍的「THOMAS CHIEN Restaurant」天才餐飲集團獲得、「年度最佳營運獎」由台北植物性料理餐廳Plants獲得。
其他獎項包含:完全使用在地有機農場食材的蕃薯藤家族餐廳,獲得「最佳有機友善食材獎」;透過食物教育,讓消費者理解海洋生態的危機八斗邀友善餐廳,獲得「最友善生態海洋獎」;極盡環保之所能,店裡不使用任何一次性用品、外帶需自備容器的醞釀生活,獲得「最佳自然資源效能獎」。
在供應商獎項方面,五惠食品等四個業者獲得「年度循環經濟獎」,他們長期與全台最大有機蔬食通路里仁公司長期合作,將有機文旦柚,以全食利用加工製成休閒食品,於每年盛產季節支持辛苦的農民,也減少食物浪費。
農糧署:綠色餐飲和有機農業同等重要
立法院院長游錫堃也特別親臨現場,他期勉民眾「勿以善小而不為」,應透過支持綠色餐廳等食衣住行的各個面向實踐綠色生活,才能延緩地球面臨的環境危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主秘陳啟榮提到,推動綠色餐飲和有機農業同等重要,「有機農業是最符合自然生態、水土資源永續的生產型態,透過綠色餐飲打開銷路,是有機農業不可或缺的動能。」
陳啟榮指出,近年來台灣的有機、友善耕作面積以每年2000公頃的速度在成長,至今年2月底已累積近1.6萬公頃,超過台灣耕地面積2%,於亞洲地區名列前茅。隨著有機農業的生產規模增加,更需透過有機農夫市集等各大通路,以及綠色餐廳的採購,更有系統地創造有機食材的需求。
Plants的創辦人饒孟蓁於發表得獎感言時提到,希望飲食選擇成為新一波的社會運動,然而她也指出,目前有機食材與餐點的價位偏高,對消費者而言選擇性較少。饒孟蓁向政府喊話:「希望政策明訂有機農業的面積比例,促使有機食材大量生產,讓餐廳得到比較合理的價格。」
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玠廷,於主持綠色餐飲論壇時分享一位有機農的心聲:「希望有機農業在20~30年後變成慣行農業。」他表示,有機農業不只有賴農友間的合作,更需找出與供應商、綠色餐廳與消費者的合作方式。
不再單打獨鬥 建立專屬綠色餐飲的防護罩與內循環
黃俊誠表示,推動綠色餐飲的初期是為了想幫助有機農民「賣菜給餐廳」,卻發現很多綠色餐廳都面臨賠錢、倒閉的危機,「在資本主義的金錢遊戲下,有機農民和綠色餐飲都很辛苦。」
黃俊誠指出,過去許多綠色餐廳都是懷著理念各自努力、拚搏,卻因人力、財務等困境而走向結束營業一途,「綠色餐廳多年來的堅持、壯烈犧牲都不會是白費。有朝一日,現在的辛苦都會成為普世價值。」
黃俊誠指出,當初成立GDG就是希望綠色餐廳可以不再獨自打拼,透過組織的力量,共同走向可持續經營的道路上,「這是台灣第一個以永續為核心價值的產業鏈,希望能在現有的資本主義裡,打造出一個屬於綠色餐飲產業的防護罩與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