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鎮洲/北市雙年展「儲回大地的藝術」如何演變為「大崙尾砍伐事件」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廖鎮洲/北市雙年展「儲回大地的藝術」如何演變為「大崙尾砍伐事件」

2021年04月26日
文:廖鎮洲(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新北市政府第一~三屆樹保委員、台北市第十屆樹保委員)

台北市外雙溪面積1公頃大的完整健康次生林,被發現已砍伐乾淨。圖片提供:廖鎮洲。

什麼是「儲回大地的藝術」?是準備「把錯誤、思維偏失的想法植回大地,讓錯誤的土地經營管理方式,在一塊優質的土壤中發芽、孳生、釀成危害」的「蒭毀大地的異數」?

3月底,位在台北市士林區外雙溪中央社區的保護區,發現被砍大樹種小樹。被砍伐的斜坡30度、面積1公頃大,原本完整健康的次生林被砍伐乾淨,而此斜坡銜接前總統李登輝所居翠山莊。

台北市政府宣布以「林相更新」之名,自2017年起將大崙頭山進行複層林營造的4年計畫,輔助天然更新、豐增補植的作業,整體範圍還未查詢到。

台北市立美術館因「2020台北雙年展」「儲回大地的藝術」計畫,與大地工程處合作,規劃以400萬經費,宣告在翠山步道附近,規劃小規模塊狀造林10公頃,營造兼具景觀性與生產性之複層林。希望來碳中和辦理活動的400噸碳排放量。


「儲回大地的藝術」碳中和複層林營造案告示牌。圖片提供:廖鎮洲。

北美館|2020台北雙年展:儲回大地的藝術

檢視現場所見與所宣告的,完全不同,顯然完全不合乎現代進步而科學的森林建造和經營管理原理。

宣稱進行複層林營造,然而複層林營造是種植以不同樹種,或是分不同時間點(或不同樹齡)種植,且應當採用當地的青剛櫟、紅楠、楊梅⋯⋯等樹種。敘述該地種植楓香、台灣相思樹、櫸木、台灣肖楠,但現場只見單一樹種。北部冬天濕冷,台灣櫸不適合。此地也不適合需要較高海拔環境條件的台灣肖楠。

無論是哪種說詞,呈現在眾人眼前的真實景象是,皆伐過後的伐木跡地,再用近似橫坡步道式的帶狀整地,以建造人工林(造林樹種又以「不適合於當地生育地條件」的台灣肖楠為主),1公頃的面積,完全不符合小規模塊狀造林的宣告。卻砍除整片將近純林的「大明橘」以及固氮樹種——楊梅樹。所以,砍掉這麼好的植物,等於是提領光賺錢金雞母的掏空行為。

哪有拿森林、生命、生態去這樣子玩的?

林業育林專家告知:「一個正確的造林計畫,需先審慎評估挑選合宜現地的樹種,本案主要選擇的主要造林樹種卻是適生於中海拔的環境。而且,種植樹苗須待一場大雨之後,泥土夠濕潤才合宜進行造林。台灣肖楠的間距也應該至少為5米以上,讓未來不需要過早進行疏伐。」

然而,近期的天候乾旱已持續許久,計畫執行單位仍不顧實際天候情勢將樹苗落土。再對比現場僅2米寬的樹苗間距,實在是營造思維過時、不當且栽植密度太密。這樣沒有讓「更多方真正的育林專家」參與,並提供專業的諮詢協助,是很大的問題之一。

述說有林業專家指導,進行疏伐作業與豐增補植(Enrichmentplanting)。然而「儲回大地的藝術」碳中和複層林營造案,根本幾乎完全違背了「豐增補植」的基本原理和條件需求,現場雖然不到全部砍乾淨的皆伐作業,事實上相差不遠,卻未有見林業專家的阻止,完全不算疏伐作業。

若有意營造經濟林,則應選擇避風處種植,卻又將台灣肖楠樹苗種植於此,準備正面迎接東北季風風衝的位置,這是一般樹木無法承受的環境。他們究竟要把什麼儲回大地,他們認為什麼才是生命和生態藝術?!


「儲回大地的藝術」碳中和複層林營造案,根本幾乎完全違背了「豐增補植」的基本原理和條件需求。圖片提供:廖鎮洲。


觀察現場,雖然不到全部砍乾淨的皆伐作業,事實上相差不遠。圖片提供:廖鎮洲。

豐增補植(Enrichmentplanting),意義在於藉由加入某些植物種類來「改善森林之品質」並「使其更豐富」,簡單說即是在冠層孔隙或沿著整地條帶中種植目標物種,森林經營者可藉此增加次生林中商業重要木材物種的數量,也可新增原本無法拓殖、更新或是受威脅的脆弱物種來改善林地的生物多樣性。

豐增補植的對象可以包含不同的樹種,藉由種植在商業上、社會上、生態上有利用的樹種來提升次生林之價值,因此在近年已被成功應用於世界各地,其最重要的關鍵包括「補植樹種之選擇」、「上層林冠之樹種特性」與「鬰閉度」、「林下微生育地之環境等因素」,若未能充分掌握這些關鍵因素時,豐增補植有失敗的可能[1]

再,探討「碳中和」的議題,若以環保署的造林抵換規範文件第五頁,根據CDM的土地合格性分析步驟,步驟一須證實造林專案開始時,土地為「非森林地」,步驟二需證實此活動屬於造林或再造林專案。將現場原本是完整次森林狀態的森林地,進行砍大樹種小樹,完全不符合碳匯的計算基礎。

如果要讓民眾相信碳匯,就要參照類似VCS的加強森林經營方法學提出規劃。若是談碳權的碳匯計畫,有一套完整的碳匯計算方法學。目前做法是不符合任何碳匯方法學的,同時作業上亦有爭議,只是徒然製造錯誤印象,對於北美館的碳匯期待是有落差的!

北美館於2021年4月13日上傳的影片中告知,將設法騰出更多空間給大樹,以及更具多樣性的生物棲地,美術館和藝術機構以其特殊的位置和知識,能為生態系統的健康進行貢獻,同時拓展照顧、維護和保存環境的專業知識,以造福全球生態系統。


2020台北雙年展「儲回大地的藝術」計畫。圖片來源:擷取自北美館影片。

如果北美館還有9公頃未作業,希望能重新計算砍伐量,有足夠空隙地栽植新苗木即可,才有可能在未來幾年達到改良林相兼具碳平衡的目標。沒有謹慎規劃砍伐量,北美館想要碳中和400噸碳的目標不易達成。

砍伐量必須限制,從影片與照片看來,還是沒有謹慎規劃砍伐量,碳中和的目標不易達成。新植苗木生長量+留存木生長量+伐倒木木材保存利用量,至少要等於或大於砍伐材積量,否則如何談碳中和?

北美館案例的關鍵,在於沒有遵守碳匯計劃的程序,硬要把碳權抵換放進來。施作之前,相關說明及溝通不足,作業技術也不夠細膩,導致好事變憾事!如果以傳統林業施業的思維,那就不要想碳匯量去抵換的活動!若是所謂的林業專家沒有現身協助北美館,也請工務局出手把關,守護民眾。


大崙頭山遭砍大樹種小樹。圖片提供:廖鎮洲。

工務局有許多專業與熱誠的公務員,期望與北美館的合作,請以專業協助北美館的執行,別只是提供10公頃土地的身份。

正常程序中,欲申請補助,需要提交森林經營計畫給林務局。工務局執行延續性的4年林相改良計畫,由於不需中央經費補助,即使造林超過30公頃所以自己審核即可。請工務局參考北美館與在地溝通不足、資訊與現場不符的缺失,開啟大崙頭山進行複層林營造的4年計畫的溝通與討論,即使已經執行了2年有餘。

如果說,連這處位在我國首都——台北市保護區內的林地,都能夠被這樣碳匯化,進行砍次生林、且又不需要經濟林目的要送森林經營計畫書,那麼各縣市政府非常有可能有樣學樣的把轄區山頭都「案場化」。

註釋

[1] 此段豐增補植資料參考自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https://reurl.cc/2b9RNn

[2] 因為目前環保署平台上查詢不到案件資訊,單就北美館的標案來看,履約執行時間也不過兩年內(於110年11月30日前檢附期末報告書-含複層林營造碳吸存推估與監測規劃書),造林類型的抵換專案至少要20年後才能發放證明。這案件真的有向環保署申請抵換專案嗎?環保署溫室氣體抵換專案案件查詢:https://reurl.cc/MZQKD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