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安/疫情衝擊使外送垃圾量暴增 台灣該如何阻止塑膠危機?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唐安/疫情衝擊使外送垃圾量暴增 台灣該如何阻止塑膠危機?

2021年06月09日
文:唐安(綠色和平專案主任)

世界海洋日(6月8日)前夕,令人痛心的消息從斯里蘭卡傳來,一艘載滿化學品和塑膠原粒的貨櫃輪在斯里蘭卡鄰近的海域,竟意外起火燃燒,造成數十億個塑膠原粒或被沖上海岸,或被洋流帶往更遠的地方,對生態的影響一時之間難以估計。

這場海上的浩劫,透露出更深層的原因是人們對於塑膠製品的依賴,台灣亦無法置身事外。就在5月中旬,突然加遽的疫情讓人們不得不改變飲食消費習慣,轉向外帶、外送的結果也使得塑膠用量與垃圾量俱大幅增加。

外送常用一次性塑膠容器。圖片來源:小草(CC BY-NC-ND 2.0)

事實上,在疫情來臨之前,台灣的一次性塑膠使用量就已經不斷在成長,近十年間增加了2成之多。疫情爆發後,重災區之一的新北市統計每天增加的垃圾量也比往常多出了200公噸以上,暴增的垃圾對於基層清潔人員的工作壓力絕對是難以想像的高。

要減緩塑膠垃圾危機,從源頭治理絕對是最有效的方法。可惜的是,不論是疫情前或疫情後,都未看到政府在源頭減量的積極行動。除此之外,早在去年就應該提出的一次性飲料杯限塑對策,更是延宕至今都未公布具體措施,也難怪我們的塑膠使用量至今仍居高不下。

國際間為了因應疫情期間大幅增加的外送垃圾,各自展開不同的積極作法。法國環境部就在今年2月與19家外送餐飲業者簽署協議,開始停止發送大量的免費餐具,並且引進可重複使用的外送餐飲容器,公私部門合力要在一年內將外送的塑膠垃圾減半。

即便當時疫情尚未趨緩,法國政府也同時一口氣頒布了未來5年間的限塑藍圖和具體政策,為的就是希望能早日達到零塑膠的目標。

地球的另一端,與我們鄰近的韓國也沒有放慢減塑腳步,宣佈自明年起店家將不可以再提供免費的外帶飲料杯,改由向顧客收取押金的制度來促進回收跟減量。

韓國政府的宣示甚至帶動了國內最大的咖啡品牌星巴克減塑,該公司直接宣布4年之內會淘汰境內所有分店的一次性飲料杯,下個月就會從濟州島的門市開始實施。這樣的大動作讓人很難想像是在疫情尚未趨緩的情況下所發生的。

面對當前的挑戰,我們若無更加積極、至少也應借鏡其他國家,因應新的消費型態而重新調整減塑策略,並放眼未來,擘畫更長遠的減塑藍圖,而不是就此停下腳步,任憑這場塑膠垃圾浩劫不管。

畢竟疫情尚有疫苗可以控制,但塑膠治理迫切需要政府透過法規和政策工具,帶領台灣民眾和企業轉向更永續的綠色消費模式。

※本文亦刊登於蘋果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