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轉近40年的核二廠1號機昨(1日)晚間正式停機,成為台灣第三部停機的核能機組,朝非核家園持續邁進。核二廠1號機執照原訂於今年底年底才會到期,但因用過燃料貯存池爆滿且無處可放,必須提前半年停機維修,以利年底順利銜接除役工作。
核二廠1號機從今年2月逐步降載發電,停機後估計影響尖峰發電量約2.5%。台電強調,近期協和、林口、興達等電廠多部機組已陸續完成歲修重新供電,再加上民營的嘉惠電廠50萬瓩新機組發電,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等持續增加可穩定供電。
核二廠1號機貢獻逾2700億度電 留下逾800噸高放射性核廢料
核二廠坐落於新北市萬里區海岸,1號機於1981年12月28日正式運轉,核准商轉40年,採用奇異公司的第6型沸水式反應爐第6型,裝置容量985MW,是台灣運轉中最大的核能發電機組,運轉執照到今(2021)年12月27日到期,運轉40年來已發電逾2700億度,卻也留下近5000束、800多噸,難以處理的用過核燃料棒,成為高放射性核廢料。
核二廠1號機以濃縮鈾為發電燃料,將鈾礦加工處理為二氧化鈾(UO2)燃料丸,置入直徑1公分、高約4米的燃料棒,再投入反應爐中透過鈾-235的核分裂產生熱能發電。
燃料棒發電約18個月後,當鈾-235濃度低於約1~2%,發電功率下降時,需退出反應爐替換,即為「用過核燃料」,屬於高放射性廢棄物,需先置放於發電廠內用過燃料水池中冷卻數年後,再進行乾式貯存以及最終處置作業,深埋地底百萬年。
台電核能發電處表示,用過核燃料冷卻水池的設計,約僅能貯放運轉20年的用過核燃料。核二廠1號機的用過燃料池僅可貯放4398束用過核燃料棒,於2016年進行用過裝載池的擴充,可放置達4838束,然而近期也已接近滿儲,有超過800噸的鈾貯於冷卻水池內,若無法將用過核燃料移出,現在反應爐內的核燃料就無法退出替換。
台電的核二廠除役計畫,原有規劃將充分冷卻的核廢料移置乾貯設施,採「先室外乾貯再室內乾貯」,先放在室外,待2029年室內乾貯設施完工後再移回室內,然而,室外乾貯計畫有輻射污染疑慮,至今未能通過新北市政府同意,導致高放射性核廢料無處可去。
核二1號機預計年底啟動除役 2號機可運轉到2023年
事實上,若1號機滿載發電,今年3月就需停機,但為穩定供電,台電從2月開始採功率遞減運轉(Coastdown Operation),才讓機組得以運作到7月。台電強調,核廢料處理是棘手難解的問題,可同理地方政府對於核廢料存放的憂慮,因此讓1號機提前約半年降載停機。
原能會表示,核二廠1號機將於1日晚上開始降載停機,隨後進行機組大修作業,台電公司依規定提出大修計畫,並規劃於6個月內完成相關維護作業,「此次大修期程仍在機組運轉執照有效期限內,非屬提前除役。」
原能會也重申,核二廠1號機運轉執照將於2021年12月27日屆期,台電已依規定提出除役計畫並通過原能會審查,目前正在辦理二階環評。通過環評並經原能會許可後,才能展開長達25年的除役以及拆除作業。
至於核二廠2號機則因爲在2016~2018年間,曾停機約2年時間,因此目前冷卻池仍有足夠的空間,台電估計應可運轉到2023年3月運轉執照屆期為止。
高放射性核廢料無處去 洪申翰:核廢處置是大問題
長期推動非核家園的立委洪申翰強調,核二1號機提前停機的主要原因是核廢料無處處置,高階核廢料若沒有妥善處置,會有輻射污染外洩的風險。核二的乾式貯存計畫,因爲新北市政府反對已經停滯5年,受限於找不到暫存空間,才必須要讓1號機提前停機。
洪申翰也提到,核二1號機的發電量98萬瓩,約佔夏季尖峰發電量(3880萬瓩)的2.5%,但隨著400萬瓩機組近期陸續完成歲修歸隊,再加上民營的嘉惠電廠增加50萬瓩燃氣機組,以及太陽光電增加超過50萬瓩的實質發電能力,累積起來,遠比核二1號機停機少掉的98萬瓩多很多,再加上水情好轉,大家不用因為核二1號機停機而擔心缺電問題。
台電也強調,協和電廠4號機、林口電廠3號機、興達電廠燃氣2號機等完成歲修的大型機組陸續重新發電,大林電廠6號機、大潭電廠6號機等也將於7月上旬歸隊供電;此外,民營的嘉惠電廠新增50萬瓩燃氣發電。台糖七股的181MW光電已於6月30日併網發電,台電的離岸一期風場也有望於7月中下旬併聯發電,可達穩定供電之效。
但隨著盛夏來臨,尖峰用電可能再創新高,台電日前也發布新聞稿,呼籲民眾共同節約能源,使用洗衣機、烘乾機、烤箱等大型耗能家電,可避開下午2時到晚上8時的尖峰用電時段,冷氣的溫度宜設定在攝氏26~28度之間,愛地球也省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