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鎮洲/北市府為何急著在7月於大崙尾山除草補植?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廖鎮洲/北市府為何急著在7月於大崙尾山除草補植?

2021年07月08日
文:廖鎮洲(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新北市政府第一~三屆樹保委員、台北市第十屆樹保委員)

台北市可以有生態林、保護林、景觀林,但完全沒有新建經濟林的條件。你絕不會想在首都的馬路上遇見一群大型工程車,而這些車輛進入市區是為了要伐木。但是,以碳中和為前提,需要的就是木材生長量,整體就會朝向經濟林去操作。只是為了碳中和[1],在不需要經濟林的區域,伐除天然林,再種植經濟林樹種的樹苗,又設定未來不進行砍伐。如此規劃法,與拿著金飯碗向人乞討一樣奇怪。

即使設定是森林需要改善,也是進行局部1~2公頃的改善。根本關鍵點,在那片林地上,原有什麼?要留什麼?如何保留?往哪個方向去?未來20年的過程中,如何監控、檢討、修正。而非以一個半月的時間,就將大崙尾山進行10公頃[2]的砍伐。而且,被砍伐的還有大崙頭山的26公頃森林,這樣的面積已遠超過大安森林公園的26公頃之上。

將老天爺種好的森林,好好照顧,也是廣義的造林。並非要以樹苗種植, 才是造林。在那片森林地,原有什麼生物?其中,那些物種需要保留?如何保留? 這些問題不只需要專家研究過。而且,以資訊公開著稱的台北市,雖然3月中就開始砍伐,卻在4月28日的說明會之前,完全沒告知在地的翠山里居民,更沒有公開為何要砍10公頃森林的理由。

當市府還未能與在地居民進行進一步公開討論前,在地居民於6月底收到工務局回函,其說明重點:「(一)本案預計110年7月上旬執行第一次撫育工作,包含苗木周圍除草、除蔓及苗木補植,屆時本處將協助台北市立美術館併同派員查驗,確保品質與成效。」

白話文解釋,就是眾人還沒機會對森林的撫育方式表示修正意見之際,市府將直接依計畫時程,於近日進行除草等動作,並進行驗收。

問題是!於整地時,被盲目(惡意?)砍伐的那些樹種,它們還在現場的「根株萌蘖」和「天然下種苗」,包括若干重要的草本植物,本質上「根本都不是雜草」,所以,絕對不應該再「以砍草為理由/掩護」,將它們都砍除了!


山紅柿的伐木根株萌蘖經過3個月,已超過1公尺高。廖鎮洲攝


苗圃幾乎無法人工育苗的山桕樹苗,已發芽生長數萬棵。廖鎮洲攝

這些珍貴植物材料是可以直接提供林相儘快恢復並提供森林物種多樣化的機會,若7月初直接除草,所有機會將被強制扼殺。

只要我們願意適當的加以留存和撫育,就可以讓原有森林相再次走向復原的機會,我們就可以有經濟林以外的選擇,就可以找到都市林的需求。

整件事的起因,以碳中和為名,但於實際計畫和實務執行時,卻並未確實建立計算「能中和多少碳量」的事先評估和後續回饋檢視機制,這已經是該計畫原先設計和執行上的重大問題。如今,眾人之質疑和建議,是為了計畫未來執行得更好,希望市府能善意回應,暫停本案的所有現場操作。

這一次,台北市政府確實是整個的做錯了,如果還有補救的機會,就不應該再以如此不負責任、無知的理由來搪塞啦!

我們在此沉痛的呼籲,在首都地區的環境林面前,請台北市政府拿出基本的職業良心,重新檢視都市林經營政策!

善意籲請及時踩煞車,進行專家討論會與民眾溝通的會議,做亡羊補牢式的適時修正[3]

註解

[1] 台北市立美術館 「2020台北雙年展」作品《儲回大地的藝術》碳中和複層林營造案 招標文件

[2] 台北市士林區翠山段一小段81號

[3] 對於後續造林撫育的作業方式,我們懇切呼籲,建議市府分別依據下列三大類方向儘速檢討調整後,再進行除草等動作:

1. 人工造林:儘快討論,並增加人工造林工作裡,新加入的樹木種類,協助森林早日恢復。

2. 天然更新:調查、羅列現場某些重要天然下種而應受重點保留 (保護) 的樹苗 (包括蕨類或草本植物) ,逐一加以定義和現場標示後,視同為本作業案後續撫育管理的造林/復舊目標樹種,不可以再被砍除或誤砍。

3. 萌芽更新:現場被砍伐,而重新長出的既有的重要萌芽更新苗,應依上述第2點的方式,逐一調查、現地標示、另標定於圖表上,視同為本案造林目標樹種 (包括蕨類等),不可以再被砍除或誤砍。

萌芽更新樹種,於2022年底之前,調查當時生長情況,開會決定第一階段萌芽更新樹種所保留萌蘖之撫育修剪作業原則,並於2023年2月底之前完成第一次撫育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