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造林惹議 大崙尾山不當砍伐事件 北市大地處諾公開計畫資料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減碳造林惹議 大崙尾山不當砍伐事件 北市大地處諾公開計畫資料

2021年05月06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依婷報導

2020年台北雙年展「儲回大地的藝術」碳中和造林計畫,因不當砍伐引發爭議。執行計畫的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指出,並非是以「皆伐」處理,而是整理樹木截面10至15公分以下樹種,未來可以轉成經濟林,不過北市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以下簡稱大地處)澄清,該地僅規劃撫育經濟樹種示範區,並未規劃20年後收成木材。

上月28日大地處邀集學者、民眾、環團、北美館代表與市府委託團隊回到現場,在外雙溪翠山步道舉辦公開說明會。學者及環團認為,「減碳」與「經濟造林」為不同目的,計畫名稱與執行內容混為一談。

大地處表示,大崙尾山目前已施工10公頃,至於後續的樹種撫育養護,會等到溝通完善前再進行下一步,並將於一個月內再次舉行說明會,公開計畫與工程所有資料。


大崙尾山執行地留存樹墩截面。孫依婷攝。

大崙頭、大崙尾山造林爭議 大地處翠山步道辦說明會

今年3月,有士林區民眾於翠山步道所在的大崙頭山、大崙尾山陸續發現伐木活動,透過1999市民專線投訴有濫伐疑慮後,得到大地處回覆資訊僅有「2020北美館雙年展」計畫工程,相關網路公開資料與當地施工告示皆不完整,民眾批評查詢無門。

對此,大地處於4月25日在翠山步道增設展覽策展理念告示,接著28日在翠山步道登山口舉辦說明會。歷經3個小時討論,透過社區民眾、在地協會與執行單位問答,釐清大地處於當地的伐木作業施工面積分布於兩座山多處。


大崙尾山執行地伐除原有次生林後種植經濟樹種台灣肖楠。孫依婷攝。

其一為大崙頭山施工處,委託嘉義大學森林系團隊執行,占地面積共有26公頃,以每年不到2公頃面積執行疏伐,整理鬱閉的空間,營造適當間距,種下小苗促進森林新陳代謝,並監測周遭生物多樣性。

其二為北美館雙年展計畫所委託執行之大崙尾山施工處,共有50公頃,目前已執行伐木作業面積達10公頃,主要以林相改良、撫育20年後可收成木材的經濟樹種為主,為委託台北市林業技師公會與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團隊辦理。

「大崙頭山」:公有林地低度疏伐 營造健康林相

嘉義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張坤城表示,自2019年起,大地處連續四年與嘉義大學森林系團隊合作,進行大崙頭山公有林示範經營。


張坤城介紹大崙頭山針對生長不佳的人工次生林或竹林進行改良工作內容。孫依婷攝。

作業內容主要是針對生長不佳的人工次生林或竹林進行改良工作,以每年度不到2公頃分區整理、低度疏伐 [1]做為執行方式,僅伐除早年墾殖竹林、果樹、因競爭造林生長不良之被壓木等,保留較大之原生樹木,適度疏開過於鬱閉的空間,讓林木有適當間距得以生長粗壯,並種下小苗,促進森林新陳代謝。

嘉義大學團隊表示,目前同步進行生物多樣性監測,已於2019年記錄到233種植物與9種動物,2020年記錄到250種植物及16種動物,包含山羌、白鼻心及藍腹鷴等,施工處周遭生物量並未減少,並隨時檢驗成果與修正,經過監測估計,大約1至2年現場即可恢復良好植被覆蓋,後續大地處也將持續長期監測動物及植物的回復狀況。

「大崙尾山」:公有林相改良 北美館計畫地 屏科大團隊規劃轉成經濟林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建璋表示,大崙尾山施工計畫主要由北美館執行「2020台北雙年展」計畫,委託台北市林業技師公會與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團隊辦理公有林相改良。


陳建璋說明大崙尾山經濟樹種造林執行現況。孫依婷攝

面對濫伐樹木的疑慮,陳建璋表示,並非以「皆伐」的方式進行,而是整理樹木截面10至15公分以下樹種,釋出足夠空地供台灣肖楠、相思樹、楓香等經濟苗木種植,同時周遭有留存大樹做為撫育的保護傘。

「希望大崙尾山未來可以轉成經濟林,20年後可收成林地木材。」屏東科技大學團隊表示,希望發揮森林水土保持及固碳效益之外,透過持續的養護撫育經濟樹種,成林後可創造收成效益。

環團則認為,「減碳」與「經濟造林」為不同目的導向的森林經營策略,計畫名稱與執行內容混為一談,且無法明確說明各自的內容。

北美館碳匯管理、監測機制說不清 邱祈榮:幾乎不可能碳中和

檢視北美館「2020台北雙年展」作品《儲回大地的藝術》的碳中和複層林營造案,規劃報告書履約標的寫道,藝術家推估展覽活動約製造39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擬在標的範圍營造複層林達到碳中和,並完成長期(至少20年)「可量測、可報告及可查證」(Measurable, Reportable and Verifiable)機制的碳吸存量推估,評估達成碳中和目標的時程。

報告書指出,在發揮森林碳吸存效益及碳中和目標下,考慮生物多樣性或生態永續性,提出複層林營造規劃,包含營造方式、樹種選擇、配置、施作標準,以10公頃為原則,預估每公頃至少新植株樹600株,並適度撫育留存木。


大崙尾山執行地,可見空地前方多棵樹木已被砍伐,後方留存零星較大樹木存在。孫依婷攝

報告書內容是否考慮周延?台灣大學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邱祈榮列舉七項訴求,他現場一一說明,指負責發包的北美館,並未清楚說明碳匯管理、監測、查驗機制等資訊。

邱祈榮另外提到,北美館第一次於公開招標會送審此案時,自己作為評選委員即提出此案的諸多問題,當下離席抗議導致廢標,第二次公開招標時則未受邀擔任評選委員。


邱祈榮認為北美館碳匯管理不符合MRV機制。孫依婷攝

北美館代表則於現場表示,第二次招標會上有請其他學者專家重新審定標文,並依據標文與屏東科技大學與林業技師公會合作執行內容。

邱祈榮表示,根據目前標的內容,計畫希望中和活動辦理的碳排放量,卻未進行碳匯或碳權轉移,也未提出依據與有效方法,而且未確實於砍伐前先計算原有次生林之碳存量,遑論計算日後種植回去的樹種,需如何補足展覽製造碳排放量及砍伐次生林前缺失的碳存量,幾乎不可能達成碳中和。

荒野:當地坡度適合伐木造林嗎?

荒野保護協會與在地社區居民則詢問,該坡地為易崩塌地,伐木工法、經濟造林運送木材方式是否有應對之策?

台北市林業技師公會透過書面資料說明,依據林試所提出台北市約5876公頃林地,依據坡度、發令、林況分析,地點非屬保安林地,整體坡地屬35度以下,加上早期航照圖顯示評估當地多為荒廢農地所生長成的次生林,且雖為東北季風背風面,觀察現場樹勢並未有未於衝鋒帶常見的「風剪」情形。 

台北市水土保持技師服務團代表現場指出,事前已由大地處協同服務團技師於施工前查看當地,且就目前觀測照片,僅為整理林相,並未翻整土表,目前尚未有沖蝕疑慮。

蝶會:遭伐除林木為蝴蝶食草 施工是否考量生物多樣性?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則表示,現場被砍伐的樹木中,發現有整片接近純林的大明橘(學名:Myrsine sequinii),此植物為台灣特有種台灣尾蜆蝶(又名台灣小灰蛺蝶,學名:Dodona formosana)的食草,根據蝶會長年在當地的調查,台灣尾蜆蝶有著非常穩定的成蝶紀錄,是其他地區少有的情況,砍伐造成大量食草消失有危害特有物種的疑慮。

荒野保護協會也表示,協會透過十年在地調查生態資料發現,當地有6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受脅物種、2種華盛頓公約瀕危物種;然而此案執行團隊只有兩年的區域生態調查資料恐不夠精細,施工方式也可能危害現場生物生存棲地。


大崙尾山施工現場有許多尚未清走的大明橘枯木。孫依婷攝

市議員黃郁芬質疑 大地處未第一時間與民眾溝通

台北市議員黃郁芬也到現場表示,「大地處自3月已經有收到相關反應,卻未在3月辦說明會,拖了1個月後,施作砍伐部分面積之樹木才在今日舉辦說明會,令人質疑大地工程處與社會大眾溝通的誠意。」

黃郁芬表示,大地處接獲投訴疑慮後,卻未在第一時間公開施工前期計畫資料釋疑。邱祈榮做為評選委員提出計畫質疑後,大地處未改善碳中和的計畫,其他第二階段各學者專家評選與建議資料也未公開,點明大地處與北美館做為執行單位,有諸多待改善之處。

黃郁芬也批評,大崙頭與大崙尾山標榜為「台北市公有林地經營示範區」,說明會當天(28日)不是假日且天候不佳,地點選擇在翠山步道登山口並不理想,一來無法完整查看現場,二來無舒適空間可準備相關施工圖片、簡報資料供檢視,整體資料提供狀況仍待改善。

黃郁芬另指出,查詢北美館計畫資料,僅查到後續撫育計畫有6年,與計畫所稱20年不符,希望大地處儘速公開監工日誌與後續撫育計畫,並成立說明專區釋疑。


黃郁芬整理現場執行單位口述資料,提出未建立良好的溝通導致問題。孫依婷攝。


林士淵(圖中說明者)承諾未來會妥善執行說明會,完整說明計畫執行方向,建立在地社區通橋梁。孫依婷攝

註釋

[1]:嘉義大學團隊執行大崙頭山26公頃面積中,涵蓋2019年執行5公頃、2020年至2022年分別各執行7公頃,規劃為原生植物區、誘蝶賞花區、四季景觀區及永續林木區共四區。其中原生植物區規畫區內不會砍伐樹木,其餘三個規劃區將每年整理疏伐面積加總共2公頃。

更正註

原標題及內文敘述「溝通完善前不會動」有誤,大地處森林遊憩科長林士淵表示,當地執行50公頃面積的造林計畫中,僅預計施作10公頃面積,目前已全數施工完畢,未來不會再有砍伐作業。

※ 本文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補助報導經費,為確保新聞獨立性,不干涉報導內容

作者

孫依婷

生活光影深淺中最好不過:林梢有鳥、河清有魚。想攪和著科學思維與大地涵養塑造一個「自然生態保育帝國」。